专业课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及提高学习效率

是促进大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保证

为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为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武生院的教师们,积极转型发展

近日

武生院一些个性有趣的特色课堂

因独树一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被广大师生津津乐道

《汉绣文化》全校公选课

-年度,刘慧老师开设的《汉绣文化》全校公选课,一共32个学时,她将课题(武汉市产学研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承研究与开发CXY)研究的最新成果融汇进去,设置了《汉绣工匠精神》、《汉绣名考》、《刺绣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刺绣与中国当代文学》、《刺绣文字考》等小专题,深化了同学们对汉绣以及中国刺绣的认知,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汉绣和湖北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人们往往会联想起绣女的纤纤玉指在绢丝绸缎上上下舞动。而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许多的男孩竟然也爱上刺绣,并学起了刺绣。

白色的绣布,紧密平整地锁在直径15厘米的竹绷内,灵活的手指紧捏着细细的针线上下翻飞,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他们的面前便渐渐有了轮廓。

上课的时候,特别安静,老师讲课,学生们专心致志,手中都在刺绣。

清代《绣谱》中一段话说的特别好,“以其能使好动者静,好言者默,因之戒借慵惰,息纷纭。一志凝神,潜心玩理。固不特大而施之庙堂,小而饰之鞶帨,莫不瞻黼黻之光,得动植之趣也。至于师造化以赋形,究万物之情态,则大与才人笔墨名手丹青同臻其妙。”给人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

园林园艺学院

《蔬菜学》《植物学》实践课程

朱雪云副教授,就任于园林园艺学院,主要承担了《蔬菜学》、《植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朱副教授十分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蔬菜栽培学实践课程内容安排经过反复实践、验证和修改,日趋科学和完善。

朱副教授以我校魅力校园建设为契机,以改建后的植物园为平台,不失时机将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的课堂“搬”到植物园中,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分小组承担地块,自己设计、自己种植、自己养护,期末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结合老师验收成果。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各小组不甘落后,精心管理各自的菜园,蔬菜茁壮成长,菜园堪比花园。

蔬菜栽培学实践的教学内容包括蔬菜的播种育苗、定植、土壤耕作、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等环节,并分为秋冬和春夏两个阶段进行蔬菜栽培实践,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学习了多种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同时,教学内容也不断与时俱进,加入现代农业生产元素和理念,将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新型芽苗菜的种植、可食地景的营造等等融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挖掘蔬菜作物的观赏价值和保健功能,开发蔬菜的综合利用潜力。

植物园东北温室突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主题,集农作物景观、科普推广、食品安全、环保理念于一体,具强烈的观赏和科研价值,营建现代可食地景示范景观,占地面积平方米。一层设有芽菜工厂,鱼稻共生与水生、陆生可食植物示范区等内容;二层结合5水循环设施形成设施农业示范区。

一层种植水稻、高粱、玉米、荸荠、花生等农作物,二层种植多浆植物、草莓等。

《大学体育·空竹》

郝晓蕊副教授,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系。在体育学院担任《运动心理学》《健身休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大学体育·空竹》等课程。

空竹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传统空竹以木材料制作而成,中空,故而得名“空竹”。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抖空竹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最初为宫廷游戏,供皇室的家眷等嬉戏玩耍,后传至民间开始流行。最早关于空竹的记载比较有名是宋江的七言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满徒劳”

郝晓蕊副教授介绍:“空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娱乐价值、强身健体功能。人们的误解严重影响空竹的传承和发展。我希望以我的微薄之力推动空竹文化的发展。撰写发表了《空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并获批了湖北教育厅的课题《空竹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同时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开设了《空竹》这门课程,让我的工作和兴趣有了完美的结合。我一定尽我个人最大的努力把《空竹》这门课程打造成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课程。为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很多人都对空竹有错误的认识。包括我身边的朋友知道我抖空竹后开玩笑说我过起了退休生活。由于大家的误解空竹的很多身体技巧无法展示出来,以至于失传。”郝晓蕊副教授说道。

其实空竹在古代是儿童玩具,如清代梁溪坐观老人在《请代野记》中记载:“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之空钟,其形圆而翩,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

《花艺设计实践》

《插花艺术实践》

《花艺设计实践》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园林园艺学院张洁、黄玮婷、孔凡芹、唐艳平4名教师组成的花艺设计教学团队建立了“五个一”教学法标准化教学体系。该方法潜移默化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动手力、沟通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审美情操,还点亮了不少学生的创业梦想。

“五个一”教学法,即一位老师通过一次课带领一个团队完成一件插花作品,并进行一次销售的教学过程。“一位老师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人,而是指花艺设计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协作,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探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然后带到各自的课堂教学之中。”唐艳平介绍说,“一次课,即每一次课(两学时)都有一个明确的重点,都有鲜花的供应,每位同学都有亲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在‘中国技能大赛?湖北省插花花艺技能竞赛’等权威赛事上频频获奖。”孔凡芹说。

  

“‘一个团队’即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由组团,每个团队选出一名负责人。根据总体表现来评定团队里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让大家‘荣辱与共’。”黄玮婷介绍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团队合作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更加优秀。

“《花艺设计实践》每次课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婚车、开业花篮、商务用花、流行花束等等。通过两节课的时间,由团队来共同构思创作完成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孔凡芹说,“此外,我们还经常举办花艺作品展,为优秀作品提供展示平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能促进不同班级学生间的技艺交流与比拼。”

“为了与市场高度接轨,教师们还会灵活调整实践主题,比如前不久学校举办了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我们就积极联系承接下晚会献花花束制作业务,学生不再是模拟实践,而是‘真刀真枪’地演练,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凡芹说,“令人惊喜的是,对待这样的课程任务,团队学生间往往紧密合作,超常发挥,每一个学生都会用最大的热情去创作,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团队和团队间还会暗暗较劲,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氛围。”

特色课堂的开展

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又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彰显武生院特色校园课堂文化

快来pick你们心中最有趣的课堂吧~

也欢迎多多推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图文来源:玖刘禹辰晨光新闻网晨光新媒体工作室

图文编辑:黄新伟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