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耕春种农忙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浮萍无根,漂泊无所,漂流随风,随遇而安,萍水相逢,相亲相善。

鸠,即布谷鸟,鸠鸣则为求偶,暮春时节,它整理好丰盈的羽毛,亮起清脆的歌喉:“布谷——布谷——”,仿佛在提醒农人要“家家播谷”了。

戴胜,一种头顶有长毛的鸡冠鸟,当它栖息于桑树时,意味着春蚕正在成长期。

谷雨时节,雨生百谷,水净大地,山色青翠,湖光潋滟;花开静谷,鸟啾林间,雨打浮萍,阶生青苔;一春即归,初夏将至,岁月温和,风光无限。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谷雨时节,不得不说“谷雨花”与“谷雨茶”。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牡丹盛放,故牡丹又称“谷雨花”。牡丹花瓣硕大而含香,色泽艳丽而不俗,姿态柔和而不媚,雍容典雅,华贵端庄。它开在众花之后,立于万秀丛中,艳压群芳,出类拔萃,百花之中惟牡丹,颜是国色味天香,故有“花中之王”和“国色天香”之美誉。难怪唐代诗人刘禹锡盛情地赞赏它: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谷雨是我们江南地区采茶的最佳时节。其时采制的谷雨茶,茶芽肥硕,叶质柔软,色泽翠绿,香气怡人,口味清鲜,润喉生津。

谷雨茶中有一芽一叶,水中泡开像古代的旌旗与枪头,谓旗枪;一芽二叶似鸟舌,称雀舌,皆为茶中上品。懂茶的人喜欢谷雨茶,知道清明茶太嫩不经泡,二度后寡淡无味,谷雨茶则耐泡味醇香长留,而且清明茶价格高,谷雨茶经济实惠,性价比高。

古人赞美谷雨茶的诗句甚多,如宋代诗人林和靖“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唐末诗僧齐已“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青泉。”而最让我会心一笑的是清代郑板桥那句:“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是的,坐一隅书房,沏一杯春茶,赏一树花开,听一场雨声,读一卷闲书,清茶入喉,心静神宁,岂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或煮一壶香茗,会二三知己,话题一开,谈锋无忌,天南海北,天马行空,拂去尘世烦扰,抛开名利金钱,忘却了年龄与时间,这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吗?

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表示到了谷雨节气,我们江南地区的寒冷天气已经结束,不会再出现倒春寒的情况。“雨生百谷,水润万物”,“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这是说谷雨时至暮春,日照趋长,天气转暖,雨量增多,农作物需要丰沛的雨水滋润,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生长,水稻更要丰富的水源耕种和灌溉。

务过农的人都知道,谷雨是一个和农事分不开的节气。“戴胜于桑,布谷晨鸣”,这两种鸟的叫唤,提醒农家春耕春种开始了。

谷雨至立夏,是我们江南水稻产区的春耕春种时间段。你现在若到农村走一走,就会看到驰骋在田野上的一台台新农机,正在耕地或插秧,真是做到了耕种一体化。

现在,我家乡农村的水稻育秧,采用机械程控流水线,把浸泡后的稻种装入育秧设备后,垫土、上肥、拌匀、浇湿、叠盘等,经机械操作一气呵成,然后流水线上就会输出一块块秧盘。

人们用育秧流水线、耕地机、插秧机,实现了从育秧到插秧的全过程。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回想起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务农时的情景,育秧、耕地、锄地、插秧、耘地、割稻、脱粒等等,全部是人工操作,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谷雨时节农地起畈(春耕),耕牛犁起一溜溜大块的土地后,我们用锄头把泥土锄成一块块小碎块,整天不停地从早锄到晚,手掌上磨出厚厚的老茧。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我手掌上的老茧仍未全部褪去。

插秧就更辛苦了,插秧的腰酸背痛及其劳累,没有经历与体会过的人,那是根本无法知晓的。而且拔秧、插秧都是技术性较强的农活,秧要拔得根齐禾松不断裂,秧要插得又快又直、株数匀称、间距得当且前后整齐,你若不费一番认真的琢磨和下功夫的苦练,那是不可能插得一手好秧的,更不要说成为行家里手。

我们一代人见证了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变迁,从过去的弯腰插秧割稻、赤脚赤膊种田、汗流浃背干活、肩挑手扛劳作,到现在全过程的机械化、电器化,甚至智能化的操作。人们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大减轻了,生产的效力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大大优化了,农民曾经“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也即将成为历史。

据有关资料称,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0%。育秧有机控流水线,耕地种田有耕种机,施肥治虫等田间管理有无人植保机,作物收割有联合收割机和烘谷机等等。更令人惊奇和欣喜的是,有些地方与农场正在逐步实行先进的集成高科技“智能农业”化。农机安上智慧大脑,田野连上各种传感器,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实现智能化种田。人们在电脑、手机上就能看清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能够监控操作光照、温度、湿度、灌水、施肥等实时数据。从过去“靠经验种田”到现在“靠数据生产”,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跨跃,农业智能化的技术革命,将给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这样看来,老祖宗千百年传下来指导农事生产的二十四节气,真的要过时了。

图网络

作者往期作品

老长不大‖清明:一年一追思

老长不大‖春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老长不大‖惊蛰:一雷惊蛰始,耕种从此起

老长不大‖雨水:春雨初霁绿芳草

老长不大‖立春:春到人间万物新

老长不大‖大寒:腊后春前别一般

老长不大‖小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老长不大‖冬至:阳生春又来

老长不大‖大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老长不大‖匆匆一瞥里斯本(下)

老长不大‖小雪:一片飞来一片寒

老长不大‖匆匆一瞥里斯本

老长不大‖立冬:深秋渐入冬

老长不大‖重阳是个好日子

老长不大‖霜降:农家正秋忙

老长不大‖正值江南深秋时

老长不大‖追忆祖父(下)

老长不大‖追忆祖父(上)

老长不大‖勋哥

老长不大‖奢华的马德里皇宫

老长不大‖布满历史痕迹的古城

作者简介:

老长不大,浙江宁波人。曾经农学兵工,捎带衙门杂役,唯缺商,故无财。如今退休可闲不闲,忙孙辈、忙读书、忙信笔由缰,虽喜爱,然少才。曾经少不更事,不谙世事;如今老不成熟,依然故我,可谓老长不大也。

豫西南文学

谢谢你的鼓励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