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亦有道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现代水稻机械插秧技术采用中小苗带土机械移栽,其特点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合,具有简化田间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苗田,节约成本等优点。机插秧采用中小苗带土机械移栽,播种密度高,拨后15天左右移栽,秧龄弹性小,较适于一季中稻和前茬为冬闲田的杂交早稻。 一、机插秧的育秧技术 (一)机插秧秧苗标准 插秧机对秧苗质量要求:总体均衡,个体健壮;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把秧苗无粗细。插秧机要求的秧苗标准是:秧块长宽度为58厘米×28厘米,厚度为2~2.5厘米,苗高15~25厘米,叶龄3叶1心,秧根盘结好,秧块能够卷曲成型,密度保证每平方厘米上有秧苗1.5~2.5株。机插适宜秧龄应严格控制在叶龄3~4叶(群体平均叶龄2.5~3.5叶),15~20天。 培育标准秧苗的方法,有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和双模育秧。其共同特点是,将种子播种在和苗床隔离的厚约2.5厘米的营养土上,使根系不能下扎而盘结;播种密度达到每平方米净苗田~克种子左右。在管理上,由于营养土和苗床隔离,秧苗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条件都集中于2.5厘米厚的土层中,必须精细管理。 (二)育秧前期准备 1、床土选择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4~6)的营养土。每亩大田需备足营养土千克,集中堆闷。床土还可选用淤泥。淤泥中不能有石头等杂物,在播种前1~2天,将肥拌入淤泥中做床土。 2、种子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水处理。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可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出芽整齐。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芽长不超过2毫米。 3、苗床准备 苗床选在排灌良好、运输方便、便于管理的水田做秧田(或大棚秧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秧板规格为厢面宽1.4米、沟宽0.3~0.5米,便于操作。秧床板面要达到“实、平、光、直”。 (三)播种覆膜 1、确定播种期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 2、铺放载体 软(硬)盘按每亩大田15~25张准备,双膜育秧采用幅宽1.5米,孔距2厘米×3厘米,孔径3毫米的有孔地膜。 3、装床土在育秧载体上铺放2~2.5厘米的床土,铺平并浇足水分。淤泥床土要待淤泥沉实后播种。 4、播种精量播种一般每盘75~90克,可以按照每平方厘米播种2粒谷种计算,即每平方米播粒,或者每盘播粒,乘以千粒重即为干谷重。如以芽谷计算,需要根据干湿程度乘以1.3左右的系数。播种一定要均匀,可采取分段称重、分次重复播种。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播种后覆土0.5厘米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不宜用拌肥和壮秧剂的土覆盖。 5、覆膜 早稻及部分地区中稻育秧需搭拱棚或覆盖农膜保温育秧。 (四)秧苗管理 1、立苗期管理 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秧床积水。 2、炼苗 出土2厘米左右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晴天早上揭,阴天中午揭,小雨揭两边,大雨揭两头。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 3、水肥管理 秧苗3叶期以前,先湿后干,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如遇大雨,需盖膜遮雨。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4、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二、水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管理 (一)大田耕整 1、整地 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整地时要求田面平整,田中高低差应小于3厘米,表层无残株杂草。机插前要求预先沉泥,沙质土沉实1天左右,壤土沉实1~2天,黏土沉实2~3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保持1~2厘米薄水机插。 2、施肥 一般在中等或中等偏上地力上,亩产千克籼稻总施氮量14~16千克,其中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磷、钾肥的施用参照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而定,磷肥%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氮素基蘖肥中一般40%~50%作基肥,50%~60%作分蘖肥。 (二)机械插秧 现有的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株距在12~20厘米内可调,相当于可以在每亩1.1万~1.8万穴之间调节。插秧机的秧爪每次从秧块上切取一小块秧苗,其面积可以在0.~2.38平方厘米范围内调节。在播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取秧面积,就调节了每穴基本苗的多少。杂交中稻理想的每穴谷苗数是2~3苗,每穴5苗及以上穗形变小,导致减产。插秧深度要控制在2厘米以内。漏插超过5%,或者断条式的漏插,以及边角地方要及时手工补上。 (三)插后管理 在大田生产中要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早发稳长,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子,肥水运筹要实行“前促、中控、后稳”的管理原则。 1、生育特性 与手插秧水稻比较,机插水稻秧苗无分蘖,茎基部不粗,根系活力较弱,秧苗综合素质较差,返青活棵慢;水稻基部第一、二分蘖节无分蘖,一般第三节开始分蘖,本田分蘖节位低,节位多,分蘖期长;宽行浅插稀植,优越的营养空间利于发根和分蘖,也容易造成群体过大。 2、管理技术 (1)活蔸分蘖期。与传统手插稻相比,机插小苗素质弱,机械植伤重,扎根返青活棵慢。因此,移栽后的2~3个叶龄内应采取2~3厘米浅水与露田交替的灌溉方式为宜,插后切忌深水灌溉,防止漂秧。分蘖肥在移栽后出第2、第3新叶时施效果较好。 (2)拔节长穗期。机插稻始蘖后发苗势强,群体茎蘖增加迅速,来势猛,群体高峰苗数控制不当易发过头,应适时早搁田,当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70%时开始搁田,然后通过多次轻搁田,减少无效分蘖,促进分蘖成穗。 (3)开花结实期管理。采取间歇水分管理,防止断水过早。采取叶面喷肥,防止早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9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人发自内心爱着一个女人时,会有一个明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