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http://m.39.net/pf/a_4475491.html

—、立枯病发病症状

水稻苗期立枯病按发生时期和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幼芽基腐、立针基腐和黄枯青枯三种:

幼芽基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立针基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拉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形成“马蹄坑”。

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迅速向外扩展,秧苗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如果受病菌感染上部未枯黄前,天气骤晴,幼苗迅速失水则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形成“青枯苗”。

二、发病原因

引起苗期立枯病的病原以镰刀菌为主,其次为立枯丝核菌、腐霉菌。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素质弱等因素有利于立枯病发生。苗床土壤含水量低(10%?25%)时,有利于镰刀菌引起的立枯病发生,苗床土壤含水量高(50%?%)时有利于丝核菌立枯病发生。

三、发生预测依据

1.秧苗生长处在易感病时期。截止到4月20日,我市育秧工作基本结束,早期播种的秧苗已达2叶期以上,正是易感病时期。

2.气象条件较利于立枯病发生。我市水稻育秧播种工作开始于4月上旬,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高,降水偏少,墒情较好,温湿度及墒情对水稻秧苗生长无不良影响。但是,4月中旬以来,较大的温差和连续的降雨寡照天气,降低了秧苗抵抗力,较利于立枯病菌侵染发病。

四、防控建议

1.做好苗床控温、控水、通风练苗工作,提高秧苗素质和抗病力。

2.药剂预防与控制

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于1叶1心期施药预防

3.后期管理。合理追施速效氮肥,辅以生物菌剂,以加快恢复秧苗根系吸水吸肥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