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fk/mipso_5629059.html

一、技术概述

(一)基本情况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生产环节繁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综合机械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双季稻区和稻油轮作区,季节紧张是水稻种植的最大瓶颈,传统的机插秧由于机械损伤秧苗等原因,秧苗有5-7天的缓青期,延长了水稻生育期,加重了茬口紧张,特别是遭遇不良天气时影响更大,农户要开展双季稻机插就必须牺牲稻谷产量和品质,使用短生育期的品种,这与市场畅销的优质品种生育期偏长存在矛盾。开发推广不延长水稻生育期的机械化栽培种植技术模式是解决双季稻区、稻油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的关键。2.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系统集成了大钵毯苗秧盘、精准对位精量播种、秧苗秧期综合管理、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有效地缩短了插秧后秧苗缓苗期、延长了适宜机插秧龄,形成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体系,解决了双季稻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适宜生育期不足难题,为双季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二)示范情况该技术自年开始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试验示范推广,全国累计示范推广面积万亩以上。目前已在双季稻区的江西省樟树、瑞昌、临川、奉新、南昌、高安、上高、铅山、抚州,湖南省汨罗、湘潭;稻麦轮作区的江苏省连云港、安徽省凤阳、五河、河南省淮滨;西南丘陵山区的重庆市的垫江、涪陵、巴南、永川、梁平;以及东北寒地稻区的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创业农场、前哨农场、吉林省松原、辽宁省盘锦等地开展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很好的解决制约以上稻区水稻生育期和机械化作业问题,取得了良好试验示范效果。(三)提质增效情况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具体为:1.缓解茬口紧问题。与现有水稻毯状苗育秧盘比较,采用大钵体毯状苗秧盘育秧,育秧基质营养充足,可培育高素质壮秧大苗,提高秧苗秧龄,缓解了农时紧张,可满足生育期较长的优质品种要求。2.降低灾害风险。该技术伤根少、缓苗期短,与常规插秧作业比较,可提前10-15天收获,有效减少了晚稻遭遇寒露风危害的风险,保障了丰产稳产。3.促进农药减施。该技术可有效拟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每季可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的施用次数2—3次,对降低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稻绿色生产意义重大。4.增产增收明显。该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插秧机,通过简单技术改造,使其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要求,既可避免了新技术推广造成现有装备的闲置和浪费问题,还可实现精准高效插秧。插秧后秧苗钵体形状明显,插秧植伤小,具有早生快发技术优势,低节位有效分蘖多,穗型整齐,成熟度好,综合增产效果明显。全国试验区平均数据显示,与传统机插秧作业比较,每亩增收稻谷80kg以上,增幅10~20%,亩增纯效益元以上。

二、技术要点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是通过钵形毯状秧苗,适时移栽、群体调控、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配套,实现高产高效。技术路线如下:床土→选种→浸种→催芽→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流水线设备育秧(每钵内3~5粒芽籽,填土、播种、压种、覆土在一个流水线上完成)→秧苗管理(除草、温度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整地→插秧机移栽→田间管理。(一)苗盘准备。采用水稻大钵体毯状苗专用软塑穴盘育苗。育苗盘规格为:长±5.0mm,宽度为±5.0mm,总厚度26mm,其中钵体深度16mm,钵体数14×30=穴。图1大钵体毯状苗技术育秧盘(二)营养土配置。营养土的配置要选择含盐量少、pH值4.5~5.5、草籽少、无农药残留、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作为育苗基质土,也可选用配制好的育秧基质作为营养土育秧。(三)苗床准备。选择灌排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稻田做苗床,宽度根据育秧盘的长宽而定,以横放两个或坚放4-5个为宜,床的长度依秧田长度而定。床与床之间留出25~30厘米作业道,整平并压实床面即可。对于双季稻区晚稻育秧,恰逢高温和雨季,为防止秧苗生长过快和育秧水分无法控制,给后续插秧机作业带来的困难,特别要求,在育秧苗床上方搭建简易遮阳防雨降温覆盖膜棚。为防止育秧盘底部窜根,在床面铺放一层无纺布。图2大钵体毯状苗技术育秧田(四)播种技术。要求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稻种。播前晒种、脱芒、精选种子、消毒、浸种、摧芽。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秧龄和计划栽植期以及当地安全齐穗期确定播种日期。一般每盘播干种30~60克,若用吸足水分的种子则需再加30%的重量,以每穴内有3~5粒种子为宜。采用机械化育苗生产线作业,一次完成铺底土、播种、覆土等工序。播后及时浇水,也可浇蒙头水,但不要大水慢灌,以免将种子冲出钵穴。钵盘育秧与常规育苗一样需要盖膜增温保墒。根据各地气候不同,采用不同的覆膜方式。图3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生产线(五)苗期管理。气温稳定通过12℃,连续炼苗5天以上时为安全揭膜期。一般平铺盖农膜,一叶一心期揭膜;南方稻区覆膜育苗的一般见绿即通风。钵盘育苗是采用旱育苗方式,盘土以湿润为主。出苗到一叶一心期盘土不干不浇水;一叶至二叶期不完全叶节发根,并产生分枝根,秧苗开始在钵穴内盘根,此时床面过水可促进秧苗盘根。此后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培育旱生根系。一叶一心期根据秧龄和苗情适时追肥。(六)水田准备。水稻移栽对本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有前茬的稻地要做好灭茬工作。田面应平整干净,上糊下松,不露根茬,无杂物,呈汪泥汪水(花达水)状态。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施足基肥。图4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作业(七)机械化插秧。可比常规插秧机作业的栽植密度降低10%的栽植亩穴数,适合栽插中、大秧苗,最佳栽植秧苗高度为20cm,一般适应范围在苗高为15~25cm。(八)田间管理技术。水层管理:立苗期以保持田面湿润为主;分蘖期浅水勤灌;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概;成熟期适时断水。追肥管理:应适时早追分蘖肥,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其前一时龄期控肥;巧施穗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三、技术研发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四、技术集成示范单位

(一)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五、示范工作计划

(一)建立集成示范基地在江西省建立10个高标准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不少于亩,合计示范面积不少于0亩。(二)开展对比试验开展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插秧技术、精量穴直播技术、人工撒播对比试验,完成不同技术生产考核和实收测产,测算投入产出比,验证该技术及配套机具的经济性、可靠性、作业质量等指标,完成技术的集成熟化。(三)组织集成示范活动分别于4月和7月在江西省早稻和晚稻栽植季节,举办2期较大规模的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集成示范活动,组织南方水稻主产区和当地重点县市农机管理、推广、农艺等部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参加,现场观摩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和插秧,培训育插秧技术要点,实地查看作业效果,宣传技术成效,促进技术应用。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