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治区农情统计,截至4月8日,全区已插早稻.05万亩,占任务数67.12%,桂南早稻插秧工作已接近尾声,桂中早稻插秧正在紧张进行,桂北各地也已迅速开展。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各地要加强早稻田间管理,促进平衡生长,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确保完成早稻生产任务,实现夏粮高产增产丰收。

一、增强季节意识,尽快抢插抢抛抢管

(一)抢插秧。桂南地区剩余的水尾田和桂北、桂中地区,仍未抛、插秧的要切实增强季节意识,充分利用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尽快抛秧、插秧,桂中力争在4月20日左右完成早稻抛插任务,桂北力争在“五一”前全面完成早稻抛插任务。对于准备移栽的秧田,要施好送嫁肥和送嫁药。送嫁肥在插秧前5~7天用稀粪水或沼气液或1%~2%的尿素液淋施;送嫁药在插秧前3~5天用异稻瘟净加病毒A或吡虫啉加病毒A喷施。

(二)抢补苗。抛秧、机插秧在扎根立苗前要勤检查、多检查,发现有浮苗、缺蔸、死苗等现象,应及时匀苗、补蔸。机直播发现有漏播较多的地方也要及时补种补播,确保每亩有足够的基本苗数,为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二、因地因苗施肥,促进禾苗健壮生长

由于各地早稻秧苗移栽时间有早有迟,禾苗生长进程差异比较大,在指导早稻田间管理时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追肥,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因田、因苗施策。总的施肥比例建议按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4:2:1执行,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N:P2O5:K2O=1:0.5:0.8-1.0。

(一)分蘖肥。对于刚移栽完的稻田要早追肥早管理,促进早生快发,促使更多的一、二类禾苗的形成。移栽后5~7天,结合撒施本田除草剂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8~10公斤。底肥足的田、禾苗长势旺的田少施,保肥保水能力差的沙质土田、冷浸田宜采用少量多餐的施肥方法,并适当增施磷钾肥。对于因受旱长势弱、分蘖少的田块,要充分利用降雨的有利条件及时补肥,每亩施分蘖肥尿素和氯化钾各12~15公斤。

(二)平衡肥。分蘖中期长势不均匀的田块,要补施平衡肥。在长势差的地方每亩施尿素3~5公斤。

(三)贪青肥。前期施氮过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露晒田没有落黄的,要用黑白灰控苗。即用草木灰、熟石灰混合均匀后全田撒施。

(四)穗粒肥。露晒田后,在倒4叶和倒2叶时,即幼穗分化初期和中期,指导种植户及时追施穗粒肥,一是在幼穗分化初期(倒4叶)时追施穗肥,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6~8公斤;二是在幼穗分化第三期(倒2叶)酌施保花肥,每亩追施尿素、氯化钾各2~4公斤。

(五)叶面肥。

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出现早衰现象的,需补施粒肥,一般亩施氮肥、钾肥各1~3公斤或用磷酸二氢钾克加尿素克兑水进行叶面追施,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促进灌浆结实。其他类型田块齐穗以后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液或其它高钾叶面肥,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三、科学调水控蘖,优化高产群体结构

通过科学调控前期的水肥管理,争取更多有效分蘖,是调整、优化群体结构,促进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在因地因苗施好肥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早稻田间的水分管理,争取前期早分蘖、多分蘖,充分利用低位分蘖穗大粒多的优势打好高产基础。中期要及时控水控苗,尽量减少过多无效分蘖造成的营养浪费。

(一)开好“三沟”。抛插后要及时清理田边沟、中间十字沟和畦沟,并与田外排灌渠沟相通相连,有利于排灌和露晒田,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

(二)浅水促蘖。抛插后保持田间湿润,返青后至够苗前田间水层保持2~3厘米,促进禾苗早生快发。

(三)及时露晒。当分蘖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左右时(即每亩茎蘖数达到15~16万时)及时进行露晒田,做到先露晒后够苗。晒田时,全部排干沟中水,晒至田面露白根。一类田要重晒,晒到田面开裂泥发白,叶色明显“落黄”;二类田要多露轻晒,田面开裂即可复水;三类田只露田不晒田。晒田结束的稻田,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

(四)足水孕穗。

水稻孕穗期,是对水分需求最高峰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田面长期缺水,很有可能引起幼穗分化以及花粉母细胞形成障碍,造成水稻的结实率过低、出现大量空壳而影响产量。因此,幼穗分化期要想方设法保持田间水层达到3~5厘米,以满足早稻生殖生长初期、中期对水分的需求。

(五)薄水抽穗。抽穗扬花期是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抽穗至灌浆期间应保持田面薄水。若叶色深有贪青现象或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间歇灌溉。砂质田保水能力差的田块应保持有水层灌溉。

(六)干湿成熟。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

四、坚持统防统治,绿色高效安全用药

早稻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抓好排水露晒田,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源的滋生。各地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