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1252.html

苗床分为4个时期:

1种子根发育期

2第一叶完全伸长期

3离乳期

4移栽前准备期。

第一个时期

种子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叶完全露尖

时间:播种后7/9天!

温度:温度不超32度,25度左右为宜。

水分:一般不浇水,以底水浇透为前提,温度不能低于13℃,容易停止生长。

通风:见绿通风控制好温度。

出现任何情况:1、考虑苗床土,如:农药残留土、盐碱土;2、其次考虑壮秧剂用量和其它病害;3、最后考虑外界因素,温度水分,加上催芽问题导致的粉籽烂籽。

主要现象:

一、不出苗:

不出苗的原因:

(1)種子處理不得當導致不出苗,如晒种时烫伤种子、浸种时药剂使用不得当、催芽时操作失误造成伤热等;

(2)覆土过薄,浇大水后易把覆土冲走,露籽,使种子与土接触不到,造成不出苗;

(3)壮秧剂过量、未拌匀、拌土量过少,导致烧籽烧芽;

(4)苗床封闭药害;

(5)育苗土残留药害;

(6)掺入了未腐熟的农家肥;

(7)绵腐病,水稻稻苗幼芽长到1.5厘米长时最易发生此病;

(8)苗床温度低、湿度大,造成粉籽、烂籽。

水稻育苗把控,尽在农艺农业。

二、苗不齐

(1)种子含水量不一致,特别是浸种时要勤翻动,确保吸水均匀

(2)催芽时温度过高,种子伤热、芽势弱,催芽最高不要超过35摄氏度

(3)苗床不平

(4)覆土不均匀:厚的顶盖,出苗慢。覆土薄容易涝干,出苗慢或不出苗,同时浇大水后易露籽不出苗

(5)封闭药害

(6)壮秧剂混拌不均匀

三、苗不爱长

(1)出苗前温度低,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籽迟迟不拱土,长时间处于不良的环境中,造成粉籽、烂籽,即使后期勉强出苗也是弱苗,生长慢,素质差。要求合理安排农时,育苗期间避开低温,提早扣棚,提地温;

(2)出苗后温度低,温度低于13℃水稻秧苗停止生长,低于8℃出现延迟性冷害。尤其湿度大的地方,根系发育不良,根毛脱落发锈,苗黄,抑制生长。要及时采取增温措施;

(3)通风炼苗过早、过大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应合理通风炼苗,适当缓解;

(4)壮秧剂用量过大(底土过薄),造成僵苗、蹲苗;

(5)喷施过量的调节剂(多效唑等)。

四、勾芽

(1)肥害:壮秧剂用量过大或壮秧剂混拌不均匀,浓度过高容易烧芽,按照产品说明书规范使用与土混拌均匀;

(2)药害:包括封闭药害和残留药害。苗床不平,地势低洼容易产生封闭药害,苗床必须平整,切记播种后出苗前不宜浇水,或者选择苗后处理;土壤含有残留药害,一定要慎重取土,避免产生药害;

(4)病害:例如芽腐病、针腐病,一定要做好苗床消毒杀菌工作。

五、顶盖

(1)覆盖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

(2)覆土过厚;

(3)播籽后未进行压籽,导致根系着力差,造成顶盖现象。

稻苗出现顶盖时,在顶盖土处于干的状态下,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敲落,再浇透水,露籽出及时补土。

六、封闭药害

(1)苗床不平、湿度大,低洼处有积水,导致封闭药大量积聚,从而产生封闭药害。

(2)由于温度过高或多低,均能产生药害。

(3)覆土后没有等底水返润,立即喷施封闭除草剂会产生药害。

(4)覆土过薄,封闭药下渗会产生封闭药害。掌握好覆土厚度在0.7-1cm为宜。

(5)封闭后出苗前浇水,会产生药害。

同样道理,如果封闭后出苗前苗床干旱,浇水会使药剂与芽点直接接触,产生药害。所以一定要在播种前浇透底水,促进底水返润。

(6)封闭除草剂用量过大产生药害。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规范操作。

(7)建议农户不进行封闭,采取苗后茎叶处理。

在秧苗1.5叶以后,稗草1.5叶时用千金防治稗草和稻稗,若苗床阔叶杂草较多可使用排草丹(若使用国产灭草松要与千金间隔7天使用)。

七、绵腐病

发病时期:播种后——整个苗床期(稻苗幼芽长到1.5厘米长时最易发生此病)。

发病症状:水稻秧苗期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先在秧苗幼芽部(或根、芽基部的颖壳处)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白色绵絮状物,并向四周呈放射性扩散,直到布满整粒种子,后期病粒上的棉絮状物因附着了其他藻类而变成绿色或因沉积铁质而呈铁锈色,同时种子内部腐烂,幼苗逐渐枯死。

发病原因:

(1)种子本身已经受伤,幼芽生长受抑制,易受病菌侵染;

(2)苗床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大水、冷水、污水);

(3)播种期间遇到持续低温,阴雨天;

播种后遇10℃以下的低温,秧苗根系活力减退,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引起根系生长缓慢,秧苗抗性下降,病菌便乘虚而入,浸染秧苗。

防治方法:

(1)提高种子质量,去除破损种子,做好种子处理;

(2)降湿提温,控制苗床湿度,避免冷水、污水灌床,发生后加大通风晾床;

(3)做好苗床消毒,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施药防治;

(4)药剂防治:用硫酸铜液、噁霉灵、甲霜灵、敌克松、申嗪霉素等进行防治。

八、立枯病(芽腐)

一、发病时期

立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具体发病症状可分为:芽腐、针腐、黄枯。

芽腐:发病时期:出苗前或刚出土时

发病症状:1、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

2、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针腐:发病时期:立针期—2叶期

发病症状:1、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

2、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

3、根系逐渐变为黄褐色。

4、种子与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

5、茎基软弱,易折断。

6、苗床上常成簇成片发生。

黄枯:发病时期:3叶期前后

发病症状:1、病苗叶尖不吐水,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残留少许青色。

2、初期茎基不腐烂。

3、根毛稀少或无根毛,可连根拔起。

4、后期茎基变褐色甚至软腐,心叶易被折断。

二、发病症状:病菌是由水稻幼芽或根部侵入,秧苗心叶叶尖上没有水珠或变黄,播种后17—21天,叶片逐渐卷缩成针状,叶片由绿转黄转褐,在种子根际周围产生红褐色菌丝,接近地表处腐烂,拔苗时从近地表处拔断,温度适宜应迅速蔓延。

三、发病原因:

1、土壤粘重、偏碱、消毒杀菌不彻底。

2、气候失常(低温、阴雨、光照不足)。

3、苗期管理不当(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薄、过厚、通风不及时、苗床湿度过大等)。

4、防治药剂选择不当。

四、防治药剂:瑞苗清、恶霉灵、甲霜灵、移栽灵等消毒杀菌剂。

五、防治方法:

1、播种前,结合最后一次浇透底水喷洒消毒杀菌剂;

2、选择优质壮秧剂,立枯病是土传病害,因此一定要搞好土壤消毒,

3、在水稻1.5—2.5叶期,喷洒消毒杀菌剂,治疗时药剂灌根,灌完之后洗苗;

4、在水稻秧苗一叶一心后,如果进行二次调酸,应注意用法用量,浇水洗苗,否则会烧苗;

5、加强苗床管理是关键。

农艺农业希望大家水稻秧苗都健壮生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