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苗床病害

今年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是:自进入四月份以来,回暖早,气温回升快,但温差变化幅度大,加之国营农场一线播种育苗期偏早,地温低土壤湿度大,加之低温天气随时降临,今年秧苗染病机率有增高趋势,我们必须提前做好病害的防治。

——

水稻苗床两大病害:青枯病、立枯病

青枯病

属于生理性病害,突发性强。一般发病在三叶期前后,当气温突然升高,早晨叶尖停止吐水,导致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卷缩成针状,叶色青绿,最终整株枯死,形成青枯。

立枯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具体发病症状可分为:芽腐、针腐、黄枯一般发病在三叶期前后。

青枯病发病原因:

1、苗床管理不当,通风炼苗不及时、不到位。

2、苗床温度高,湿度大,引起秧苗徒长。

3、秧苗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叶片蒸发,幼苗根部吸收水分和叶片蒸发水分比例失调在天气骤晴时迅速出现青枯。

立枯病发病原因:

1、土壤粘重、偏碱、消毒杀菌不彻底。

2、气候失常(低温、阴雨、光照不足)。

3、苗期管理不当(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薄、过厚、通风不及时、苗床湿度过大等)。

4、防治药剂选择不当。

青枯病发病表现

当气温突然升高,早晨叶尖停止吐水,导致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卷缩成针状,叶色青绿,最终整株枯死,形成青枯。

立枯病发病表现

病菌是由水稻幼芽或根部侵入,秧苗心叶叶尖上没有水珠或变黄,播种后17—21天,叶片逐渐卷缩成针状,叶片由绿转黄转褐,在种子根际周围产生红褐色菌丝,接近地表处腐烂,拔苗时从近地表处拔断,温度适宜应迅速蔓延。

青枯病防治方法:

1、提高种子质量,加强种子处理。

2、用优质的壮秧剂。虽然青枯病是由于水分比例失调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但是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好的壮秧剂育出壮苗,那么就能够大大降低青枯病的发病几率。

3、加强苗床管理。降低苗床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70%以内;在水稻一叶一心适当通风炼苗。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稻苗打卷时,千万不能在气温高时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浇水,应当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运用晚关棚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逐渐扩大通风量。

4、补喷生根一号、硅锌四健撒施土壤磷素活化剂、重茬一号等。

5、如果青枯病和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应按照管理青枯病的方法的同时要及时使用治疗立枯病的药。

6、一旦发病,可以进行大水灌床,灌至苗高的2/3,保持水层48小时。

7、尽快整地移栽。

立枯病防治方法

防治药剂:喷洒消毒杀菌剂。

1、播种前,结合最后一次浇透底水喷洒消毒杀菌剂;

2、选择优质壮秧剂,立枯病是土传病害,因此一定要搞好土壤消毒,优质壮秧剂消毒杀菌剂量足,持效期长,正确使用,可有效控制立枯病的发生;

3、在水稻1.5—2.5叶期,喷洒消毒杀菌剂,治疗时药剂灌根,灌完之后洗苗;

4、在水稻秧苗一叶一心后,喷施生根一号,硅锌四健、土壤磷素活化剂、双微肥,壮秧剂伴侣等或撒施壮秧剂并进行洗苗。

5、加强苗床管理是关键。

总结:只有更好的管理水稻苗床,加强水稻苗床管理和合理的使用好的产品才是省心省钱关键,苗床病害自然不会发生。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