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冬以来,生活在北方的科大大,每天都在感叹两件事:

一.全身暖洋洋~暖气真是个好东西啊~

二.干死了!干死了!都怪暖气这个破玩意!

相信不少宝爸妈也有这样的担心:冬天本来空气就干燥,加上来了暖气,宝宝会不会更容易“上火”?

今天科大大就和大家聊聊冬季干燥这些事。

宝宝是“上火”了吗?

●流鼻血

宝宝冬季流鼻血,大多与鼻粘膜过于干燥有关。

本来湿乎乎的鼻涕,因为水分的蒸发变成了干干的鼻屎,宝宝小手一抠,脆弱的鼻粘膜就出血了。

宝宝流鼻血时,抬头和举手止血的方式都是不对的,正确方式是:

让宝宝头部稍微前倾,用手指从流血的鼻孔一侧,轻轻向鼻梁骨方向压迫,或在鼻孔内塞满棉球进行压迫止血。

用冷毛巾敷在宝宝前额和后颈部,可以促进血管收缩,也能帮助止血。

●眼屎多

宝宝泪管比较狭窄,有时不能排空所有眼泪,所以经常能看到宝宝的眼睛水汪汪的。

空气干燥,会使眼睛中还没排干的眼泪加速蒸发,这样就出现了一些白色、黄色,甚至绿色的类似眼屎的分泌物。

所以“眼泪的离去,是空气的追求?还是眼屎的不挽留?”

●便秘

只有宝宝出现排便次数减少且排便时费力、疼痛,伴随大便干、硬、粗这样的情况,才是便秘了。

宝宝便秘主要是饮食不合理,体内缺水造成的,所以要从饮食上改善。

解决方法

①每日饮水量充足;

②人工喂养的宝宝,调整配方奶浓度,或更换配方奶品牌;

③添加辅食后,适当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小便黄且量少

如果宝宝每天能尿湿6~8片尿不湿,则说明水分充足,如果小于尿不湿数量,且颜色发黄变深,就表示宝宝可能缺水了,需要增加水分的补充。

这些“败火神药”用不得!

●清火宝

宝宝“上火”?小事!喝点清火宝,既败火,宝宝又爱喝!

其实无论现代医学,还是中医专业典籍,都没有“上火”这个概念,这词就是来自民间的俗称,用俗称命名一个所谓的“功能性产品”,这就十分不专业!

不过科大大还是专业滴~按规矩,我们先来看看配料表。

纳尼?排名第一的居然是白砂糖?那这和加了一点点益生元的饮料有啥差别?

有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嘴里糖分太高,就容易感到口干舌燥,这不就是“上火”的表现吗?用“上火”的糖来“败火”,科大大也搞不懂商家是咋想的。

●七星茶

七星茶!这个准可以去火!我们那边婴儿一出生就给喝,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七星茶主要成分: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共计七味药材,所以称为七星茶。

钩藤:长期大剂量服用,对心、肝、肾脏有显著伤害;

甘草:有一定的成瘾性,大剂量服用可能引起宝宝假性性早熟。

宝宝肾脏还未发育完全,长期给婴幼儿饮用,可能会适得其反,甚或影响宝宝的健康。

●菊花晶

国产不靠谱,整点“洋货”~据说意大利某牌菊花晶特别好!

来吧,看看成分表~

排在首位的依旧是糖......与国产不同,洋货加了一点洋甘菊,说白了就是加了一点点洋甘菊的糖水~

洋甘菊有啥作用?我们期待的“清火”作用,其实就是洋甘菊的镇定效果,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引起皮炎等过敏反应。

宝宝反复过敏,也是我们认为的一种“上火”现象,所以这又是一款“以玩火为主”的“去火”产品!

就最近的DG事件来看,某呆利这种小家子气国生产出的东西,我们也不稀罕买~

冬季“防燥”的正确打开方式

●皮肤保湿

天干物燥,宝宝的皮肤最容易受罪,因此宝爸妈在给自己拍水拍乳的同时,别忘了给宝宝也抹些香香哦!

脸蛋

①早晚洗脸水温控制在32~40℃即可,不要太热,也不要使劲揉搓宝宝的小脸蛋。

②用轻柔的毛巾擦干后,需要抹上保湿霜,如果要带宝宝出门,出门前30分钟最好再涂一层。

身体

①洗澡时间别太久,每次少于15分钟,水温控制在38~40℃左右,一周内建议不要洗澡超过3次。

②擦干后,需要全身涂抹保湿霜,如果宝宝身上有明显干燥的皮肤,可以增加涂抹次数。

嘴唇

①不撕死皮!如果宝宝嘴唇脱皮,可以先用毛巾热敷,再涂上宝宝专用的护唇膏。

②不舔嘴唇!嘴唇越舔越干,越干越抹护唇膏,抹完继续越舔越干......

●体内保湿

说白了就是:多喝水!

专业建议:

6个月以下宝宝无需额外饮水,但如果发现宝宝尿量减少,尿液偏黄,可以适当补充些水分。

6~12个月建议每天需水量ml;

1~3岁每天需水量ml;

4~8岁每天需水量ml。

注意:每日需水量=食物中的含水量+饮水量。

也就是说,如果今天吃了水分比较大的吃的,宝宝额外喝的水就可以相对少一点。

●环境保湿

室内空气湿度在40%~50%之间,是最适宜的状态。

在屋子里洒些水、放置一盆清水或使用加湿器都是很好的保持空气湿润的方法。

但要当心宝宝因为地面湿滑摔倒或打翻水盆,使用加湿器时注意选择带有过滤和除菌功能的产品、定期消毒加湿器的水槽。

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1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