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专治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19340431032125&wfr=spider&for=pc
第篇推文正文: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年的时候,中央农村会议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的概念。王二小看来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以保证粮食安全。尽管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跨越,但种粮不赚钱的观念和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依然为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如何抵御天灾风险、保证粮食稳产、实现优粮优价,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是保障粮食安全绕不开的问题。时势造英雄!在种粮不赚钱、自然灾害日趋频繁、优质口粮需求日益增长、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情况下。我们的英雄以其优异的特性脱颖而出。--种粮不赚钱怎么办?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不外乎提高产量。再生稻一年可收获两次,亩产1吨不是梦。如果还不满足,气候条件又允许的话,可以再套播油菜,再增加一季的收入。--自然灾害频繁怎么办?一般来说,再生稻头季稻亩产kg,再生稻产量kg,即使遭遇洪涝,也可以再次蓄留再生稻,保留下再生季的产量,好歹有点收成。--人们要吃优质的口粮再生稻米质优良,胶稠度高,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和脂肪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这些乱七八糟的矿质元素和营养物质反映到咱们生活中,表现为米饭清香、油亮、晶莹剔透,饭粒结构紧密,软硬适中略带黏性,口感细腻。--可持续发展再生稻由于第一季收获后可以再生,比种植两造水稻要节约一周的时间,为冬季蔬菜种植留出了茬口。而且由于头季稻收获后不用再播种,省种、省水、省肥、省人工、省育秧田,绿色高效环保。水稻收割后为啥可以再生水稻作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凭啥一年可以长两季?这又是啥新技术?一点都不新,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老掉牙了。两晋至南北朝是再生稻的创始期隋唐宋元是初步发展期明清是持续发展期民国时期仍然把再生稻栽培作为增产稻谷的有效措施。所以大家也别再问是不是转基因的问题了。再生稻一直和水稻种植相伴发生,不得不说,植物的忧患意识比我们强,天灾人祸,保不齐哪天稻穗就嗝屁了。为了应对种种不可抗力因素,水稻茎杆的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芽,有的在头季就长成了分蘖,有的则在茎杆上休眠,当分蘖成穗的部分被截走后,休眠的芽又会从新萌发,分蘖成穗,让后代继续繁衍生息。再生稻这种“居安思危”的优良品德,和当前“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生产现状非常契合,让再生稻重新得到了重视。利用这一特性,一季稻成熟后割下稻株上部2/3收取稻穗,留下1/3的稻桩,施肥培育后,水稻的休眠芽被激活,会再次长出一季稻子,可以收获第二季。什么样的水稻再生能力强一般来说,杂交水稻再生能力是优于常规稻的。籼稻中上部节位的芽再生能力强,留桩高才能高产;糯稻下部节位的芽再生能力强,留桩可以留短一点。再生稻发苗的最适温度为25-32℃,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薄水促分蘖,田中保持浅水即可。再生稻生育期间充足的光照,是再生稻发育良好、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头季稻收获之前,就可以施用以氮肥为主的促芽肥,收获后可增施壮苗肥,保证再生稻营养供给充足。再生稻适合光热不够种植双季稻,种植一季稻又有余的地区。改革开放后最先开始重拾再生稻研发的是四川富顺。现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都有大量种植。以前再生稻生产头季需要人力收割,费时费力,采用机收又容易碾压伤茬,影响再生芽的生长,造成再生季产量低。如今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创建的适于头季机收的“一种两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就成功解决上述问题。经现场测产,再生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大面积示范区平均周年产量达到每亩公斤,比单种一季中稻每亩增收-元。广西灌阳采用的“超级稻+再生稻”的栽培方式,平均亩产更达到了夸张的.55公斤!再生稻成生态农业新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3.7亿亩,其中有万亩适合用来推广再生稻。(长江流域稻区尤其适宜推广种植)按头季平均亩产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公斤来算,万亩适合推广再生稻的地区都种植再生稻。我国每年可增产稻谷万吨,可为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农业农村部出台《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年)》已有两年时间了。其提出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在西南地区发展再生稻的情况究竟如何?以湖北为例,全省再生稻面积从年的44.7万亩增至年的万亩,而省内适合种植再生稻的面积最高可达万亩。如今一批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再生稻米品牌正在形成。产量高米质优,风险低效益好,再生季病虫害轻,基本不施农药,让再生稻成了生态农业的新宠,价格比普通水稻每斤高2毛钱。省事还增收,换谁不乐意?再生稻拥有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稻米品质好、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特性。这些特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未来市场看好。王二小建议适合种植再生稻地区的朋友们真可以好好研究研究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1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