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稻苗期出现立枯青枯如何预防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医院订阅哦! 每年4月下旬天气都开始忽冷忽热,近几天来,由于风力达到6~7级大风,很多地区都没有通风,造成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苗床立枯病,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与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发病原因1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 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防治办法21.水稻立枯病症状水稻立枯病,多数是指水稻苗,受镰刀菌或丝核菌侵染导致的稻苗枯死现象。普通立枯病多发生在2.5叶前后,多数是在水稻种子内营养耗尽,多次浇水,土壤PH值又升高,杀菌剂的药效也基本到持效期,这时候稻苗最容易发生立枯病。主要表现是,稻苗一圈一圈发黄、矮缩、萎蔫,生长停滞,叶尖不吐水,茎基有腐烂,根毛少,可连根拔起。形成一窝一窝的矮缩黄苗,就是水稻苗立枯病。2.立枯病的防治方法:立枯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管理重点是降低白天棚温,提高夜间棚温和土温,降低盘播量,旱育旱管,适当少浇水,促根控叶。做好苗后调酸和杀菌。(1)温度管理白天温度,出苗前棚温不超32℃,1.5叶期,棚温为25~28℃,2.5叶期22~24℃,3.5叶期是20~22℃。尽量使棚内温度接近棚外温度。中后期水稻苗床管理必须降低白天棚温。提高夜间棚温和土温。晚上棚温都是不低于10℃为好。如有低温,尽量早闭棚,积蓄热量,保证夜间棚温不过低。(2)放风管理尽量做到早晨早放风,中午大放风,下午早闭棚。阴雨天也要通风降温排湿,防止茎叶徒长。尽量做到白天不超温。(3)水份管理要求出苗前有足够的出苗保障水,出苗前苗床以湿润状态为好。出苗后尽量做到旱育旱管。采用三看浇水法。如果苗床盘土发白干裂;中午苗打绺,晚上恢复慢;早晨稻苗露珠特小或没有,都需要浇水。(4)二次调酸水稻苗期要求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水稻育苗的最佳PH值是4.5~5.5!按着壮秧剂的用量拌好的苗盘土,如果PH值偏高,调不到4.5~5.5,还要补充一定量的调酸产品,使PH值调到4.5~5.5,才有利于各种营养元素的溶解和吸收,才有利于水稻苗发根和抗病。水稻苗后1.5~2叶期,还要进行二次调酸。可以用浓硫酸稀释后拌土,或用固体酸拌土。在没有露水的时候扬到苗床上,或者用有机酸在有露水的时候喷到苗上。调酸后都要用大喷头浇水洗苗两次。苗后调酸就等于给你的稻苗上了一次保险。(5)二次杀菌在盘土浇透底水播种前,按常规,要喷一次杀菌剂。每㎡苗床用32%的精甲恶霉灵ml,加水30斤,喷后播种。如果浇透底水播种前不使用这次杀菌剂,可以把这些杀菌剂喷到盖土上,对于预防水稻绵腐病和立枯病效果更好。在水稻苗1.5~2叶期还要进行二次杀菌。二次杀菌也是在1.5~2叶期,每个㎡大棚,用毫升左右,精甲恶霉灵,兑水20斤,在有露水时喷到苗床上,喷后洗苗。喷药洗苗后,要加强苗床放风排湿和控温管理,防止高温高湿造成秧苗徒长!(6)用壮秧剂调酸杀菌如果没有调酸剂,也可使用壮秧剂进行调酸杀菌,每栋㎡水稻苗床,如果总共可以用6~7袋壮秧剂,盘头就用5六袋,水稻苗1.5~2叶期,可以用1~1.5袋壮秧剂,过筛后拌~斤细土,在无露水时,扬到苗床上,扬后马上用大喷头洗苗两次。最好是扬一个棚就洗苗。也有调酸、杀菌、增肥和壮秧防病作用。超过「000+人」正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9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生联盟,无锡麦芽天才威士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