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至4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较多,有的早稻育秧苗床因管理不当,立枯病发生较重,出现烂种、青枯死苗现象。立枯病是水稻育秧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旱育秧中尤其容易发生,严重影响成秧率、机插秧及水稻产量。立枯病是可以预防的,发病后也是可以治疗的,但很多农民种田不讲科学,育秧没有好的管理,不重视预防,不懂得培育壮秧,发病后没有及时用药控制。本篇主要介绍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培育壮秧是预防的关键,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一、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特点

1、水稻立枯病的判断方法

水稻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出苗至2叶1心期,判断水稻立枯病,关键看根芽部。发病初期在根芽基部有水渍状淡褐斑,逐渐长出白色或粉红霉层,根部伴有腐烂,容易拔断。地上部分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新叶抽出比正常秧苗短,叶尖往基部逐渐黄化,叶片卷曲缩成针状。一般来说,秧苗异常多先看到叶片症状,判断病害看根芽部症状。

2、水稻立枯病发病条件

引起水稻立枯病的病原是镰刀菌、立枯丝核菌,营腐生生活,侵入水稻体内需要满足其适生环境。秧苗会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水稻幼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衰弱、抗病力低有关。

低温阴雨寡照是诱发条件,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播种后至2叶期主要靠胚乳提供营养,当环境不利(低温)时,生长较弱,抗病力下降,而温度又适宜立枯病病菌的发育。陈种子的生活力差或者浸种不当影响了种子活力,播种后抗逆性弱,容易发病。秧床土壤不消毒,丝核菌和镰刀菌等立枯病原菌侵入并传播蔓延,在低温阴雨天气条件下会加重病害的发生。育苗床土壤粘重、偏碱,播种过密、覆土过厚,苗期施肥、灌水或通风等管理不当,均有助于立枯病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1、及时用药防治

水稻秧苗发生立枯病后,要在第一时间用药,可用甲霜·噁霉灵、精甲·噁霉灵、甲霜.福美双等药兑水喷施,有条件的可加用促进秧苗生长的萘乙酸、芸苔素内酯、微量元素肥料等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但不能盲目加用,最好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使用。同时,加强秧苗田间管理,薄膜育秧田和旱育秧田要注意调控好温度,避免低温或温度剧变;保持苗床厢面湿润,可苗床沟内有水,水深不超过厢面,记住“旱长根”,秧苗根生得好自然长得好。

2、预防措施

通过发病条件可以看出,要预防好水稻立枯病,主要是改进育秧技术,改善育秧环境条件,如调控好苗床温度、注意播种质量,以此增强秧苗抗病能力,达到培育壮秧的目标。若采取旱育秧,首先做好床土配制及调酸工作,要施足基肥,把pH值调至6.0以下;其次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敌磺钠、噁霉灵、甲霜灵等;在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期,用70%敌克松倍液进行叶面喷雾1-2次;播种密度要适宜,水肥管理要得当,合理保温通风。

此外,选择具有提高作物潜能的拌种剂是预防水稻立枯病等苗床病害的重要措施。

由云众地整理发布,若有不足之处,可评论交流。种植技术服务李经理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MORE

早稻直播警惕“倒春寒”造成烂种死苗,掌握对策,争取一播全苗

早稻、晚稻能种植同一个优质稻品种吗?选对品种,掌握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种植,第1步是选好种,第2步是做好种子处理

早稻直播要高产,科学应对多种气象灾害,早学会早省心

春灌灭螟,一种简单、高效防控水稻钻心虫(二化螟)的技术方法

野香优航,优质高产还抗倒,出米率高的“丝苗米”

嘉丰优2号,不仅产量高、抗稻瘟病,而且米质优、食味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