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middot实修middot
佛说稻秆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二缘起 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二缘起,它讲的主要是缘起。缘起分外缘起和内缘起,这两个当中,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内缘起,就是十二缘起。但是外缘起也是非常的重要,外缘起就是佛教的世界观。佛教怎么看这个世界,就是通过外缘起就可以学习。 2、内在的缘起是佛教的人生观然后内缘起,内在的缘起是佛教的人生观。佛教怎么看人生,怎么看生命,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过程,生命最后的灭亡,这些都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当中有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都是十二缘起里面讲的。 名词解释1 一刹那 一刹那的概念也有很多不一样,刹那也可以分很多,但可以这么讲,时间的最小单位就叫做一刹那。时间已经小到最小不能再小。不管是因或是果,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子、分子、电子,不管是什么样性质的物质,实际上它本身的寿命都是一样的,它的寿命就只有佛教里面讲的,一刹那。 什么叫作时间的最小的单位呢? 就是分到最后的时候,如果再分,就变成没有了,就分到这个地步,那么这个就叫作时间的最小的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物质它的寿命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物质的寿命都只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其他的,寿命有长有短,这些都是最小的单位累积出来的,一个相续,一个连续。 2相续、连续 连续实际上它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是这个桌子和这张纸,构成这张纸和这张桌子的这些原子、分子,基本的离子,就是这些东西。那么离子它的生命也有长有短。任何一个物质它的寿命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物质的寿命都只是时间的最小单位。其他的,寿命有长有短,这些都是最小的单位累积出来的,一个相续,一个连续。在宏观世界里面,物质的寿命有长、有短,是长短不等的,但是在微观世界里面,物质的寿命是没有长短的,都是一样的,没有长短。所以,因和果,种和芽,这两个他们的寿命都是同样的,都是时间的最小单位。3唯因缘 中观里面,因缘的前面就加一个唯字,唯因缘。唯,就是仅仅是因缘的意思。唯心唯物的唯。唯因缘,是说这个里面没有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什么道理和理论。只要这个种子在有土壤有湿度有温度的地方播下去了以后,就会产生一个绿色的芽,发芽。但是微观世界里面去寻找,它没有什么理由的。仅仅是在宏观世界里面就有这种现象。 只是一个现象而已,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就加一个唯字。唯,唯心唯物的唯。唯因缘,只是一个因缘而已。反正这里没有什么。这样子去观察的话,这个因也不会发生果,果也不会从因生。但是你不观察的话,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就加一个唯字。唯因缘。 重点理解一:非自作1 外因缘就不需要因相应 这个理论在中观里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讲非常透彻,今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来理解。首先这个稻芽它长出来的时候,它肯定不是自己作的,这个我们大家都不认为它是自己作的。如果是自己作,有什么问题呢?那当然有问题了,如果是自己作的话,那人就不需要去播种,它自己作。2外因缘不需要缘相应 稻芽不仅仅是不需要人去播种,而且如果是它自己作自己的话,那也就不需要土壤、湿度、温度,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全都不需要了。因为这些都不是它,如果它自己做自己的话,那么这些都不需要了。但是我们明明看到这些都需要,如果没有这些的话,那这个稻芽它长不出来,不会发芽的。所以我们明明看到这些都是需要的,所以这就充分地说明它不是自作的。“ 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还有一个更深入了解什么叫作自己作自己完全是不成立的,自己没有办法做自己,为什么没有办法做自己呢?如果你自己存在的话,已经存在了,已经成立了,那么不需要再作了,已经成立了还作什么?如果你自己还不存在的话,那么你自己都不存在了,谁去作呢?自作也是不行的。4结论(错误) 这两个都不对的,所以我们都觉得稻芽它不是自作的,我们一定会想它是他作,不是自作。重点理解二:亦非他作01时间最小单位去思考:不能同时或先后存在01他也作不了,他为什么作不了呢?这个我们昨天已经观察过了,如果是他作的话,要不作者和所作这两个,要不就是同时,要不就是前后,只有这两个,其中一个,没有第三个答案。不是同时,就是前后,不是前后就是同时,除了这两个以外没有第三个回答了。从时间的最小单位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它们同时诞生,同时毁灭,在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当中,来不及创造什么,谁也创造不了谁,谁也作不了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在微观世界当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微观世界当中,既不是自作,又不是他作,但到底我们还是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个幼芽、稻芽出现了,那么它到底是谁作的呢?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量子理论当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量子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玻尔,他说了一句话,假如一个人不为量子理论感到困惑,那么这个人就是没有明白量子理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这么去观察的时候,假如一个人,不为因果、不为缘起感到困惑,那实际上他也没有听明白缘起。 02为什么我们认为连续?02他作在世俗,或者是从我们的感官的角度来讲,他作是可以的,成立的。 我们的视觉当中,这个环形的火光,有生、有住、有灭,但实际上它有生吗?根本没有环形的火光,那生什么呢?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的视觉没有参与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环形的火光,知道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这个环形的火光,正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参与了实际上存在的这个亮点,一支香的这个点,他参与了这个当中,然后就产生了一个环形的火光,但是这个环形的火光,他产生在什么地方呢?他仅仅产生在我们自己的视觉当中,外面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外面的世界里面是没有的,这是只有在我们的视觉当中。但是,深入了解的时候,他作也不行,他是没办法作的,同时存在的话,刚才讲的,不需要作了。那不是同时的话,我们只能说它们是前后,前后是什么意思?从相续,它的连续性的角度来讲的话,先后,比如说,某一个东西先产生了,然后,再过一个小时以后,又诞生了另外一个东西,这样子的话,这两个东西是可以同时存在,它的相续是同时存在,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比如说,我们会说昨天的这条河,我们今天又到这个河边的时候呢,我们会觉得这条河、昨天看见的河,我昨天也就过了这条河,我今天也过这条河,我们会这么认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是没有错的。但是呢,实际上,我今天,我们过的这个河,根本就不是昨天的河,昨天我过的河,今天根本一滴水都已经不在了,但是,相续、连续性的东西是存在的。 那么我们的很多很多的常识就建立在这个连续的东西上,连续性的东西上。如果有一天这个连续的东西瓦解了,那我们的很多的常识,都会瓦解。那么,这个连续性的东西,所谓的连续,是谁创造出来的呢?物质本身,客观上只有一点一点的物质,没有所谓的连续,没有连续性。连续性是怎么样诞生的呢?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感官的错觉,这个我们曾经讲过很多很多次,比如说,我们点一支香,不动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亮点,很小很小的一个亮点,稍稍移动的时候,它也是一个亮点,然后,速度再快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亮点,它就是一个环形的火光,这个时候,就这个点变成了一个相续、连续的东西了。实际上,这里没有连续的东西,这里只有一支香,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亮点。但是因为这个亮点,因为它的速度就导致了一个连续的东西,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产生了一个连续性的东西,是一个环形的火光,但是,这里没有环形的火光,这里没有连续性的东西。真正存在的就这么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因为它的速度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导致了连续,这叫作连续,也叫作相续,这个环形的就叫作相续和连续,那么它的环形当中只有一个点,以外全部都是假的,都是错觉,不存在的东西。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因果等很多东西都是在这个上面建立起来的,如果有一天,这个连续的东西不存在了,那我们的概念当中的所有的因果等等的,全都一下子就会瓦解。所以我们的感官,没有什么可信度。 这个东西因为我的视觉参与了这个物质世界,所以就诞生了一个这样子的东西,实际上如果我的视觉不参与的话,那就不会有这个环形的火光,那会是什么呢?我们大家都会说,会有一个亮点,亮点也不会有的,当然了,比如说,环形的火光和一个亮点,这两个当中让我们选,那我们会说,一个亮点是真实的,环形的火光是错觉,然后再进一步,那么,这个亮点,他是绝对的真相吗?然而不是,他也是相比之下,不是绝对的。再进一点的话,他也不是。我们就发现了,原来这个火光是我们的视觉,参与了物质世界以后的一个现象,那么这个环形的火光在物质世界里面是没有的,是我们自己的视觉当中存在,他不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当中,而存在于我自己的视觉当中。量子力学里面,确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代,头一次发现,原来在客观存在的物质,实际上是我们人的意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的意识没有参与的话,这个世界就不是这样子,这个就叫作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就是因为观察的人的意识要参与物质当中。头一次发现到现在也还不到一百年,然而,在佛经里面,多年前就已经讲得非常的清楚了,到今天看起来也看不出任何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非常准确的世界观。 重点理解三:思维连续性的几个重要结论01哪一个是假的怎么圆融01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这两个,到底是有两个世界,还是其中一个是假的?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科学家也讲过了,真正的物质世界就是微观世界,而不是宏观世界。同样的,我们佛教也在讲,真正的真理是胜义谛,而不是世俗谛。但是,世俗谛在世俗谛当中,世俗谛的一切在我们的感官的层面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层面来讲的话,那它也是对的,没有任何差错。 在我们的感官的结论层面上,这些都是对的。工人和这栋楼,钢筋、混净土、所有的建材,是同时存在的,这种结论不是我们观察的结论,而是我们的感官的结论,感官的结论就是这样子。如果这个是对的,如果这个是真相,那就没有必要让比如说科学家研制像电子显微镜、粒子对撞机这样子的东西,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看的是真相,我们眼睛看到的以外,没有真相的话,那电子显微镜用来干什么呢?没有必要了。佛学里面也是这样子,如果我们看的、我们听到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正确的话,那佛的智慧是用来干什么呢?佛的智慧就没有用了。如果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认知这个世界已经是很正确的了,那佛的智慧用来干什么?是多余的。佛经里面也讲了,就是正因为我们的感官觉得是同时的,实际上不是同时的,我们的感官觉得是前后的,实际上不是前后的,所以就需要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在这样子的情况下也就产生了像电子显微镜这样子的东西,也产生了佛的智慧,这些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佛教讲,真正的真理是胜义谛,而不是世俗谛。 02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02通过科学、通过佛学最后都走到一起。这个理论我们不能不接受,如果这个接受了,之后我们就真的有一个很大的思考题,那到底这个世界存不存在,到底宇宙存不存在,到底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样子以后,我们就可以深入的去了解,最后佛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学过化学的人知道,化学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在宏观世界里面是可以的,但是深入的去了解,到底怎么相互产生的作用?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就会发现,同样的道理,谁也没有产生过什么影响,当我们把宏观世界放大再去看的时候,这个里面都是不可能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是我们感官创造出来的。 相由心生,相是什么?“相”是万事万物,“由心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里生出来的,非常简单,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环形的火光,是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的,他只需要一个点,不需要一个什么环形的,他只需要一个点,然后再需要一个速度运动,有了这两个以后,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产生了环形的火光,这个环形的火光是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的,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 佛教总结四个字:相由心生,相是什么?颜色,形状,等等所有的这个东西,佛经里面都用“相”这个字来形容,来表达,“相”这个字就是万事万物,包括人。相由生心,相是由内心当中产生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内心当中,他不创造一个这样子的东西的话,那么连续的,相续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连续、相续的东西不存在的话,那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来的,这样子以后,实际上最终我们也没办法生存,也没办法生活。 存在的这个东西,他们怎么去发挥作用 如果因果当中只有一个东西存在,另外一个东西不存在,那么存在的这个东西,他们怎么去发挥作用,他怎么把他的能量传递给不存在的东西呢?不存在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像这个虚空一样,那么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他连什么东西都不是,那这样子他传递什么?给谁传递呀?这个大家一定要深入的去思考一下,这个不是教条,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一个推理,大家好好去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原来果真的不是因生的,果从来都没有从因诞生,因和缘从来都没有产生过果,这样子以后呢,这个就是我们前天讲过了,佛说的,谁能够看到缘起谁就能见到法,就是这个意思,谁能够看到法,谁就能见到佛,实际上这个缘起,我们学得比较深入的话,那我们就能够证悟空性,证悟了空性以后,我们能够见到佛,见到什么佛呢?见到佛的法身,这样子非常重要。 所以佛教的显宗基本上没有其它的方法,就有这个逻辑,就通过这个思维的方式,打破我们自己所有的这种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这些执着,全部打破,全部打破完了以后,然后再去修,去消化,这样子时间长了以后,虽然这是一个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串习了以后,他就不是一个理论了,他就变成了自己的体会、体悟,这个叫作证悟,这个就证悟。 显宗和密宗都会讲五道,从我们开始学佛到成佛这个过程分五个阶段,叫做五个道。这五道里面的资粮道就是几乎没有什么体会,只有认识,只有通过逻辑思考,只有通过理论得到的一些知识。但是这个知识还没有把它转化为体会,只是一个认识,知识而已。空性、因果什么都听过了,有点理解了,就这样子。但是没有什么体会,这叫做资粮道。然后通过思考打破了所有自己的这些执着。这个所谓的打破也是理论上的打破。然后再去修,修了以后,通过理论获得的知识逐渐地可以转化,转化为我们的内心的一个体会。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佛教的第二道,就叫做加行道。因为有了体会,现在我们对空性,我们对缘起的理解,它不是理论上的知识,而是自己的体会,感觉到了。这两个的差别是什么?比如说我们没有吃过糖的时候,我们学过书本上,看到过,糖的味道是甜的。我们学过了,但是从来都没有吃过,不知道什么叫做甜,但是我知道糖的味道,蜂蜜的味道是甜的,我会讲,我知道,这是我学的,但是我没有尝过。 这个是早期的时候的样子,这个时候,虽然有理论并且没有错,但是这个理论它的力量很微弱,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当中的一些的烦恼的时候,它就没有什么作用,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跟没有学佛的人,跟没有证悟的人是一样的。然后,有一天我们真正的吃了糖和蜂蜜,那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从书本上学,理论上学,而是我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甜,尝到了。那尝到了以后,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我的体会。这个时候就不是理论,知识就变成了我的体会体验。 03最后的结论:果真的不是因生的03最后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凡是有前后的东西它是不可以同时存在,它不会出现在一个时间点上。那么,不会出现在一个时间点的话,那么比如说种子它存在的时候芽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它不存在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像这个虚空一样,那么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他连什么东西都不是,那这样子他传递什么?给谁传递呀?这个大家一定要深入的去思考一下,这个不是教条,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一个推理。我们会发现原来果真的不是因生的,果从来都没有从因诞生,因和缘从来都没有产生过果,这样子以后呢,这个就是我们前天讲过了,佛说的,谁能够看到缘起谁就能见到法,就是这个意思,谁能够看到法,谁就能见到佛,实际上这个缘起,我们学得比较深入的话,那我们就能够证悟空性,证悟了空性以后,我们能够见到佛,见到什么佛呢?见到佛的法身,这样子非常重要。 04时间也不存在04“非自在作,亦非时变”,时间是可以变的,我们昨天讲过了。这个也是在宏观世界中,没有时间就没办法变,但是在微观世界进一步观察的时候,实际上时间也是这样子起不了作用。为什么?因为时间它本身就没有,没有什么时间。在哲学里面,时间存不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时间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时间就是因为物质的变化建立起来的一个抽象的概念。除了这个物质的变化以外,没有时间。就象比如说春夏秋冬的地球的变化,因为地球的变化,然后我们建立了一个春夏秋冬的时间。实际上什么是春夏秋冬呢?除了地球的变化以外,没有春夏秋冬的。春夏秋冬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时间也就不能让什么东西变。 重点理解四:无因无缘这些都不成立的话,那么是不是无因无缘?不是,因为唯因缘。 那更不是了。那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说,实际上,因,从来都不生果,果,从来也都不从因生。观察的时候,就是这样子。所以中观里面,因缘的前面就加一个唯字,唯因缘。唯,就是仅仅是因缘的意思。唯心唯物的唯。唯因缘,是说这个里面没有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什么道理和理论。只要这个种子在有土壤有湿度有温度的地方播下去了以后,就会产生一个绿色的芽,发芽。 但是微观世界里面去寻找,它没有什么理由的。仅仅是在宏观世界里面就有这种现象。只是一个现象而已,它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就加一个唯字。唯,唯心唯物的唯。唯因缘,只是一个因缘而已。反正这里没有什么。这样子去观察的话,这个因也不会发生果,果也不会从因生。但是你不观察的话,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就加一个唯字。唯因缘。 重点理解五:唯因缘下外因缘的五个规则01五个规则01外因缘法的过程,是需要有五种原则。哪五种呢?第一个是不常,第二个是不断、第三个是不移,三个不。因和果之间,不常,不断,不移,三个不。“从于小因而生大果”这是第四。然后第五是“与彼相似”。这五个道理非常重要。 02五规则之一:“不常”02“为芽与种。各别异故。”就因为芽和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彼芽非种。”这个芽它不是种,比如说种子和它的芽形状不一样,它的颜色也不一样。豆芽和豆种它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都不一样,很多不一样,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一颗豌豆,它产生了豆芽的时候,豌豆和豆芽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变化了。豆芽也不像豌豆,豌豆也不像豆芽,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它们的很多都不一样,已经发生了很多很多地变化,所以叫“不常”。如果是“常”的话,这个中间不能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已经有了很多地变化,所以叫“不常”。因和果它不是常,它是无常的,因为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不常 实际上观察的时候它不是种子毁了以后芽才生,也不是不毁芽生,都不是。但是在宏观世界里种子毁了芽才“得生”。所以不是“常”。如果是“常”的话,种子是不能毁的,种子毁了是没有了,那没有了怎么说是常?没有了就是无常了,不在了。种子没有了,芽就诞生了,这中间不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吗?产生了变化,那就不能叫作“常”。所以叫作“不常”。 以上总结慈诚罗珠堪布《佛说稻秆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6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小花椒用处大,消化不良吃炒花椒即可缓解
- 下一篇文章: 枸杞红枣泡酒,男性喝了养生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