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www.yangguizhe.com/m/
医院订阅哦!~~

警惕低温寒潮再次来袭!

稻农朋友们,大家好!5月0日大部分地区的水稻都要开始插秧了。但是5月5日~9日,黑龙江全省各地,又一次低温寒潮来袭。天气骤冷,气温迅速下降,一些地区的夜间气温会降到度左右,许多地区有可能现轻霜或霜冻。水稻苗床必须提前采取增温保温和防冻措施。晚上气温过低,水稻育苗大棚要早闭棚,积蓄热量,防止夜间棚温过低稻苗受冻害或受冷害。可以在下午2~3点关闭水稻苗床!必要时还要采取增温和保温措施。水稻苗一旦受冷害或冻害,太阳出来,或气温升高时,稻苗表现出一块一块青绿打绺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稻苗就会干枯死亡或干尖。水稻苗受冻害或冷害,可以用35克富尔兑水30斤,喷平方米水稻苗床。喷后盖上透气膜,减少失水,防止萎蔫。透气膜可以昼夜盖~2天,然后撤去透气膜。或每平方米大棚,用富尔维可多微生物菌剂毫升,在低温前或者后喷施,能够有效防止低温冻害影响,加速受害秧苗恢复生长。受冻害的水稻苗床,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大放风,防止苗床土温过低,稻苗已经受冷害,根系不能很快恢复吸收肥水能力,棚温又迅速升高,茎叶先达到生长温度,蒸腾量过大,造成稻苗严重失水萎蔫,形成冷害型青枯病,水稻苗会迅速死亡或秧苗质量严重下降。低温过后,马上就要开始插秧了。这几天气温低,必须做好防冷害和防冻害工作,给你的水稻苗床上最后一次保险!

每年气都开始忽冷忽热,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苗床立枯病,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与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发病原因

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

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针腐

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黄枯、青枯

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防治办法2

立枯病防治,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应用立枯克星喷施,可有效防治立枯病。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tx/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