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是自己生命美好与强大的完美展现。

给予爱,不辜负需要你的人。

学习要有世界视野,而爱不分国界。

每日,独自一个人背着书包回家,看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风悄悄地吹过了地面,时常可以听见自行车轮碾过地面时尘埃扬起的沙沙声。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起风中的沙沙声,总会条件反射地想起那个以尘土飞扬而著称的那个叫撒哈拉的沙漠,那张清晰而又由于风尘滚滚而显得稍有重影的脸,那个游走于风沙之间的她,那个用心聆听自然的力量的呼唤的她……

说实话,我打很小时就“认识”了她,那时候的我生活的全部就是一个小得稍微有点可怜的小镇,安静到时常可以听到大雁的低鸣,从田径到村舍,似乎每户人家关系也都不错,平日里也就少不了一些茶余饭后的闲谈,不知为什么,总是听大人们谈论她的往昔与景况,末了,总是以一句“可惜了”做为结束语,渐渐地我长大了,稍稍地懂了一点人事,也大概从人们那添油加醋地描述中整理个大概,她在撒哈拉附近的村落做医生,一去就是8年。

没有原因地,我在心里在为她可惜,不知是因为在人烟稀少的撒哈拉,她很少有机会聆听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科技所演奏出的各种风格的音乐,还是同情她在非洲闭塞且疾病肆意蔓延的土地上,独自坚守的痛苦与困难。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上了非洲这块炙热的土地,没有悦耳的鸟鸣,没有绿意盎然的草原,只有一片被烤焦了的大地。在急促的呼吸中,我听不见任何生命的呼唤,只是一片干裂的大地。

我们到底还还是她所住的村子,其实只是一堆塑料棚搭成的小屋,小小的诊室中,成排的病人都挤在一起,不多的医疗器械都在杂乱地堆在一个医药箱里,一切都让我感到局促和不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国内我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家,上海的摩登繁华。她似乎看出了我的不满,随手将耳畔稍有磨损的听诊器挂到我的耳朵上,教我慢慢将听诊器凑近了病人的胸口。

那是一个虎头虎脑,与我一般年岁的黑皮肤男孩,他局促地朝我笑了笑,随即冲着我哼了一首我听不懂的歌谣。我可以很清晰地听见他的心跳,他的心脏跳动地很有力,一张一迟地富有节奏感。随即,他努力用手势告诉着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异国人什么。她随即要回了听诊器,接着一个由一个地询问病情。

晚上,她留我们住宿,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留在这里,出人意料地是,她只是告诉我了:“可以聆听不同的声音。”“聆听?声音?”我不解地问她,她还是一如刚才,平静地补充道:“每天清晨,我在金色的阳光里聆听山泉的流淌,那时候如果有人看到,会感到真的滴水穿石,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听见鸽子羽翼啪啪作响,周围全是阳光,光线在尘埃中浮动,虽然我知道这样的生活早晚要结束,但是我会拥有一个回忆,我曾经在黎明时最初的一抹阳光里驻足。当地的孩子以为我要和你们一起走了,就和一批一批的人一样,但是我不会。来这里8年的时间,我聆听了无数的声音,从最初的人们像上天祈求恢复健康到如今的歌颂我们这些医生,从飓风袭来到干旱多日干裂的土地的松动声,从秋天的稻芽刚种下时浇灌来之不易的水的声到普降大雨时人们的狂喜……但那都不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3年前,我有机会回国,我在走的前几天再次环绕了这个省,发医院至少要2个小时,你知道抢救黄金时间吧?我只是像让更多的人,可以听见非洲沙漠回荡出的美丽乐章……”

与她离别的前几天,天空中下了一场雨,雨后出晴,我发现,阳光灿烂,空气丝清晨一般清新,撒在沙丘上,摇曳在光阴中。她用骆驼送我们出沙漠,猛然发现,来时干旱的土地此时已长出了绿草,天空中一群大雁,随着翅膀的振动声,排队飞过云端……

“姐姐……”我拖长了音调与她道别,只听见那句“小旎,遇到任何艰难困苦,想要放弃时,千万要记住,努力聆听周围的点点滴滴啊!”在风中,那声音伴着两三次回声,传得特别远……“聆听,聆听,聆听……”

从那以后,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她的话,于是总会打起精神来努力上进。后来,我成了家中最支持她继续留在非洲援助医疗的人,只是为了那在沙漠边我与她度过的不长的时光她所教会我的。

她就是我的表姐,她叫尹笎蕙,毕业于协和医学院。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金麦学园”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分享初中生最优秀阅读、写作范例。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tx/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