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多见于2~6岁儿童,小儿汗证多见于体质虚弱儿童,又名“多汗”。一般包括“盗汗”与两大类。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止称为盗汗,不分白昼而汗出过多者称为自汗。小儿汗证临床表现为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及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中医分虚实论治,但以虚证居多,治疗原则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肺卫不固者益气固表,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湿热迫蒸者清热泻脾。以下逸仙药师介绍9种用于儿童汗症的中成药。

1、玉屏风颗粒

成份:黄芪、白术(炒)、防风。

适应症: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肺卫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2、槐杞黄颗粒

成份: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

适应症: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儿童体质虚弱,反复感冒或老年人病后体虚,头晕,头昏,神疲乏力,口干气短,心悸,易出汗,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3、虚汗停颗粒

成份:黄芪、浮小麦、大枣、糯稻根、牡蛎(煅)。

适应症: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

4、生脉饮

成份:党参、麦冬、五味子。

适应症: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5、麦味地黄口服液

成份: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适应症: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6、知柏地黄口服液

成份: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适应症: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7、黄芪精口服液

成份:黄芪。

适应症: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8、复芪止汗颗粒

成份:黄芪、党参、麻黄根、白术、牡蛎、五味子。

适应症:益气,固表,敛汗。用于多汗症,对气虚型者尤佳。

9、复方太子参颗粒

成份:太子参、灵芝、茯苓、山楂、麦芽、稻芽、硫酸锌、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铁铵。

适应症:益气生津,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气阴两虚的厌食、久病体弱、盗汗、泄泻及缺铁性贫血。

在这里提醒大家治疗前一定要先请医生辨清体质类型,然后对症选用合适自己的药物,另外,注意适度的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合理饮养,均衡营养,以增强小儿体质。

往期精彩回顾:

这味中药被誉为“扶阳第一药”,虽然毒性大,但作用却很神奇

老中医:想让肌肤光滑如玉?就用这味药!

老中医谈“性生活”:用3味中药泡茶壮阳,坚持一个月生龙活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tx/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