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六十一陈了常优婆夷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pf/a_8812972.html原文节选 约通途教道,在凡夫地,欲了生死,大非易事。若约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特别法门,则即于现生,悉得了脱。果具真信切愿,万中决不漏一。末世众生,唯此一法,堪为恃怙。以故法运愈晚,此法愈当机,善知识提倡愈切。而真实修持,得遂往生之证验,时有所见。 参考译文约着通途法门来说,在凡夫地打算了生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对于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特别法门来说,就能够在当生,全部了脱生死。果真具足真信切愿,万人之中决不会漏下一个众生。末世众生只有这一个法门可以依靠。所以法运越晚,这个法门就越当机,善知识提倡弘扬越迫切。而且真实修持,能够往生的证验例子时常能够看得见。多闻多思,知恩报恩出处与注释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则无疑不破,无人不欲修习矣。三因者,正因了因缘因也。正因佛性,即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诸佛所证真常之法身。此则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居涅盘而不净。众生彻底迷背,诸佛究竟圆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二了因佛性,此即正因佛性所发生之正智。以或由知识,或由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而得了悟。知由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知六尘境界,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因业受苦。反令正因佛性,为起惑造业受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反妄归真,冀复本性也。三缘因佛性,缘即助缘。既得了悟,即须修习种种善法,以期消除惑业,增长福慧,必令所悟本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已。请以喻明。正因佛性,如矿中金,如木中火,如镜中光,如谷中芽。虽复本具,若不了知,及加烹炼钻研磨砻1种植雨泽等缘。则金火光芽,永无发生之日。是知虽有正因,若无缘了,不能得其受用。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脱。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生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法门虽多,戒定慧三,摄无不尽。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而三者之中,唯戒最要。以能持戒,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行与佛近,其心必不至与佛相远也。故如来于梵网经,为众生保证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是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使众生不具佛性,纵令修习种种善法,亦无成佛之理。如石不具金,冰不具火,砖不具光,砂不具芽。纵令烹炼钻研磨砻种植雨泽等缘,一一经于累劫,亦无金火光芽等发生之事。若知此义,孰肯以性具之菩提涅盘,妄作烦恼生死。独让诸佛,及三乘圣人,受其真常之乐,自己甘受其幻妄之苦也哉。然约通途教道,在凡夫地,欲了生死,大非易事。若约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特别法门,则即于现生,悉得了脱。果具真信切愿,万中决不漏一。末世众生,唯此一法,堪为恃怙。以故法运愈晚,此法愈当机,善知识提倡愈切。而真实修持,得遂往生之证验,时或见之。优婆夷了常者,安徽无为县陈锡周了圆居士之继配夫人也。姓胡氏,赋性慈善,笃信佛法。锡周初不知佛法,长子天寿,颇聪明,十四岁殇。意谓我居心行事,无大过愆,何得有此。遂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概谓为无。夫人知其执不可破,辄密默修持,不令彼知。未久,夫人有娠,将临产期,忽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能言语饮食转侧。体热如火,身瘦如柴。名医束手,绝无生望。一夕,梦老母持一把长干莲华,云汝以宿业,得此恶病。幸有善根,是故我从南海,来安慰汝。随以莲华,从头至足拂之。云拂去业障,好生嘉儿。顿觉身心清凉,即惊醒起床,便成好人。次日生子,庞厚丰满,与健妇所生无异。取名天民,今已十五岁矣。锡周由是方知佛慈广大,三世因果之理事,真实不虚。从兹夫妇各吃素念佛,努力修持。于救济贫苦患难,斋僧修庙,施善书,舍棺材,悉随己力为之。锡周归依光,法名了圆。夫人函祈归依,因名了常。九年,夫妻儿女五人,同于北京法源寺,受菩萨戒。去年春,夫人欲来普陀见光,因先朝九华。归至沪,适奉直兵祸2将作,遂未果来,每引以为憾。光慰之曰,至心念佛,则日与弥陀圣众相对越3,何得以不见粥饭庸僧为憾乎。以深受惊吓,故身体瘦弱,久不复原。锡周祈光开示,光令作退步想,作已死想,遂得大愈。今春复病瘦弱,不思饮食。于二月廿八日,正念佛间,见两童子执长幡,上书西方接引四字。谓锡周曰,此兆于我则幸,于君则不幸。以己一归西,内顾无人故。然念佛之人,不贪生,不怕死。因请僧四位,诵经礼忏念佛廿八日。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生西方耳。从此身心适悦,了无病苦。至四月初,复觉不适。知归期将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初五,全家都为念佛。又请师僧换班续念,昼夜佛声不断,夫人但默随之。初六午前,令备浴具。浴已,着新衣,往佛堂礼拜,供献香华。归即移床向西侧卧,唯专念佛,概不提及诀别等事。至亥时,见佛来,欲起礼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头状。云尚有三千佛,念完即去。全家同僧俗三十余人,俱大声念,夫人遂高声念佛而逝。面带笑容,室有异香。全家俱不现悲哀相,又念佛二小时,方为安置。次日午时入殓,顶尚温暖,四肢柔软,香气犹存。噫,夫人可谓宿有善根,现值善缘。不现世间爱情,破坏正念。唯仗多人佛声,成就净心。故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离此苦域,登彼乐邦。何幸如之。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4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兹因讣至,故发其佛性,及助念之隐义,并夫人事实之大略。以期修净业者,知所取法焉。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的心行与受用,绝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背尘合觉,众生是背觉合尘。佛性虽然相同,而迷惑觉悟却迥然有异。所以致使受苦受乐,上升下沉,就天渊悬殊了。如果能够详细观察三因佛性的义理,那么就没有疑惑不能破除,没有人不想要修习了。三因:正因、了因、缘因。正因佛性:就是我们即心本具的妙性,诸佛所证的真常法身。这个正因佛性,在凡夫不减少,在圣人不增多。处生死而不被染污,居涅磐而不是清净。众生彻底迷惑违背,诸佛究竟圆满证得。迷惑证得虽然有异,佛性恒常平等无二。二:了因佛性:这就是正因佛性所发生的正智。或者由于善知识开导,或者由于经典教法,得以听闻正因佛性的义理,而得以明了悟解。知道由于一念无明,障蔽了心源。不知道六尘境界,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于生起贪瞋痴,造作杀盗淫。由烦惑造罪业,因罪业受苦报。反而令正因佛性,成为起惑造业,受苦的根本。从此明了觉悟,于是想要反妄归真,希望恢复本性。三:缘因佛性:缘:就是助缘。既然明了觉悟,就必须修习种种善法,以期望消除惑业,增长福慧。必定要使觉悟的本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才停止。(现在)请以比喻说明。正因佛性:如同杂矿中的金子,如同木材中的火性,如同宝镜中的光明,如同谷种中的稻芽。虽然是本自具足,如果不明了知道,以及加以烹炼、钻研、磨治、种植雨润等助缘。那么金子、材火、光明、稻芽,永远没有发生的一天。所以知道,虽然有正因佛性,如果没有缘因、了因佛性,不能得到正因佛性的受用。这是之所以佛陀看待一切众生都是佛,而想要度脱。众生由于不明了觉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生死,不能出离。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希望众生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法门虽然很多,戒定慧三学,收摄究尽。所以《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而在三者之中,戒是最重要的。因为能够持戒,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的行为与佛陀相近,他的心必定不至于与佛相去太远。所以如来在《梵网经》,为众生保证说:“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持戒这个法门,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第一要道。假使众生不具佛性,纵然使他修习种种善法,也没有成佛的道理。如同石头中不具备金子,冰水中不具备火性,砖头不具备光明,砂子中不具备稻芽。纵然是烹炼、钻研、磨治、种植雨润等助缘,一一经过许多劫,也没有金子、大火、光明、稻芽等发生的事情。如果知道这个义理,谁肯以自性具足的菩提涅磐,妄作烦恼生死。独让诸佛,以及三乘圣人,受佛性真常之快乐,自己甘受这些幻妄的痛苦呢?然而约着通途教法之道,在凡夫地,想要了生死,绝不是容易的事。如果约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特别法门,那么就在现生,全都得以了脱生死。果真具足真信切愿,一万个之中,决不漏掉一个。末世众生,唯有这个净土法门,堪能作为恃怙。所以法运愈晚,这个法门愈是当机,善知识提倡的愈迫切。而真实修持,得以满愿往生净土的证验,时时都可以见到。 了常优婆夷,是安徽无为县陈锡周居士的继配夫人。姓胡,天性慈善,深信佛法。陈锡周最初不知道佛法,长子天寿,颇为聪明,十四岁的时候夭折。心里想,我存心行事,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有这样的果报呢?于是对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事理,一概都认为没有。他的夫人知道他的这个执着不可破除,于是秘密默默的修持,不让他知道。不久,夫人有了身孕,快到临产期,忽然得了一场大病。二十九天,不能言语、饮食、转身。身体热烫如火,身瘦如柴。名医束手无策,绝对没有生存的希望。一天晚上,她梦到有一位老婆婆手持一把长干莲华,对她说:你因为过去的宿业,得到这个恶病。幸而你有善根,所以我从南海来安慰你。随即用莲华,从头至足拂试她的身体。说:拂去你的业障,好生健康智慧的儿子。她顿时觉得身心清凉,就惊醒起床,成为无病的好人。第二天生下儿子,庞厚丰满,与健康产妇所生没有两样。取名为陈天民,今年已经有十五岁了。陈锡周由此方才知道佛慈广大,三世因果的事理,真实不虚。从此夫妇二人,都吃素念佛,努力修持。对于救济贫苦患难,斋僧修庙,施印善书,施舍棺材,都随自己的能力而去做。陈锡周归依我,法名了圆。夫人写信祈求归依,因此取法名了常。民国九年,夫妻儿女五个人,同到北京法源寺,受菩萨戒。去年春天,夫人想来普陀山见我,因为先朝九华山。回到上海,刚好遇上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的战争将要开始,于是没有来成,每每引为遗憾。我安慰说:至心念佛,那么每天与阿弥陀佛,莲池圣众互相答谢颂扬,哪能因为没有见到一位只会吃饭的僧人当作遗憾呢?因为深受惊吓,所以身体瘦弱,很久都不能复原。陈锡周请我给她开示,我令她作退一步想,当作自己已经死去来想,于是身体得以大愈。今年春天,又生病瘦弱,不思饮食。在二月二十八日,正在念佛间,看见位两童子手执长幡,上面写着“西方接引”四个字。她对陈锡周说:这个征兆对于我是好事,对于你则是不幸。因为自己一旦归西,家内事务无人照顾的缘故。然而念佛之人,不贪生,不怕死。因此请来四位僧人,诵经礼忏念佛二十八天。以祈求寿命未尽,就快速痊愈;寿命已尽,就快速生到西方。从此身心安适快悦,没有一点病苦。到了四月初,又觉得不适。知道归期将至,一心念佛,以求快速往生。初五,全家都为她念佛。又请来僧众换班续念,昼夜佛声不断,夫人只默默随念。初六的中午之前,令家人准备洗浴用具。沐浴以后,穿着新衣,到佛堂礼拜,供献香华。回到房内,就移床向西面侧卧,只是专心念佛,一概不提及诀别等事务。到了亥时(晚9-11点),看见佛陀来接引,想要起身礼拜,因此扶她起来坐着,作合掌低头的样子。说:还有三千佛,念完了就去。全家偕同僧俗三十多人,都大声念佛,夫人于是高声念佛而逝。面带笑容,室有异香。全家都不现悲哀之相,又念佛二小时,方才安置后事。第二天午时(11-13点)入殓,头顶尚有温暖,四肢柔软,香气犹存。噫,夫人可说是宿有善根,现生值遇善缘。不现世间恩爱情执,破坏往生正念。只仗多人的佛声,成就清净佛心。因此得以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离此苦世,登彼乐邦。这是如何的庆幸!临终这一关,最为要紧。世间有愚痴之人,在父母眷属临终之时,立即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考虑损害亡人。不念佛的人,暂且不要说。即使是志向迫切想往生,临终遇到这种眷属,大多都被他们破坏正念,仍然留在娑婆世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登上高山,自己的力量不足。幸而有前面的牵引,后面的推助,左右扶持的力量,就可以登峰造极。临终正念分明,却被魔眷恩爱情执,搬动身体等破坏的,譬如勇士上山,自己的能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将自己的东西,让他来担负。担负的太多,他力竭身疲,仰望山崖就退失信心。这当中的得失,虽然是由他人而起,实际是自己在往昔劫中,成全或者破坏他人的善恶业力所导致。凡是修习净业的人,应当成全他人的正念,以及预先为自家眷属,开示其中的利害。使他们各各知道,重要在于亡人神识得到安适之所,不在世间情面,场面好看,才可以没有担忧啊!现在因为讣告发来,所以阐发众生佛性,以及往生助念的隐含之义,以及夫人事实的大略。以期望修习净业的人,知道有所取法啊! 1磨治;磨练;切磋。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直系是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年袁世凯死后,由北洋军阀分裂而成。因首领冯国璋是直隶(今河北)人,故称直系。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于。 3犹对扬。答谢颂扬。 4留下祸害;使受损害。 ——如诚法师滑动查看连载内容: 关于使用手机查询佛学词汇的导引《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连载结劝《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重排序一《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重排序二《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重排序三《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重排序四《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一印施极乐图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与悟开师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与融明大师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与悟开师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复邓伯诚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六复邓新安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七与徐福贤女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八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九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一傅大士传录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二佛光月报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三净土释疑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四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五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六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七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八与陈锡周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十九与陈锡周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复永嘉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一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二拟答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三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四初机净业指南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五示某比丘尼《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六复邓伯诚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七复邓伯诚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八与陈锡周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二十九复永嘉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复永嘉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三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四复周群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五与谢融脱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六复顾显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七复顾显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八复顾显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三十九复顾显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复顾显微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二复冯不疚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三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四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五初机净业指南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六乐清虹桥净土堂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七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八六道轮回录总序》《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四十九复濮大凡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复濮大凡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二复高邵麟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三复高邵麟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四与陈锡周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五与陈锡周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六复永嘉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七与徐福贤女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八与某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第五十九复岳仙峤居士书》编辑:大佛寺弘法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长按识别海报左下方“普觉之光电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9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麦芽科普斯佩赛的神秘香气盛宴CRAGGA
- 下一篇文章: 个性化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