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属于保护地栽培,因此,增加播种时土壤化冻深度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建议水稻种植户在3月初进行清雪、扣棚,加快土层化冻速度,增加土层化冻厚度,到4月1日化冻深度可达70厘米左右,只有化冻深度达到70厘米左右,才能出苗快齐,不得病,一般下种到出苗7到9天,最多不超10天,如果种子在土壤当中呆的时间长,耗费种子的自身营养会产生提前离乳,也就是种子在2叶1芯之前种子就没有了营养,所以导致秧苗缺乏营养得病,这就是提前扣棚的好处。

早清雪、早扣棚主要是使苗床达到旱育状态,降低苗床水分,增加苗床化冻深度,提升苗床土温,利于培养壮秧。因此,苗床越干燥,土温上升越快,越有利于水稻生长。

提早扣棚的好处:

  1、增温——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地温,有利于后期快速出苗;

  2、避免产生封闭药害等——防止土层没有完全解冻,播种后温度升高,出现返水、返寒气等现象,造成封闭药害、勾芽、生长受抑制,影响叶绿素合成造成白苗等危害;

  3、散湿——早扣棚,土壤早化冻,化冻的水会随即蒸发,保持置床干燥,达到散湿效果,避免后期苗床出现各种病害。

清雪扣棚是壮苗养成的第一步,大家清雪一般都是只清棚内的雪(个别还有图省事的不清雪直接扣棚),但是棚间沟的雪却很少有人清,都是高高的堆成堆放在那里。棚间沟的雪不清走,雪水流不下去,沟的下面也没化冻,水往下走不了,那咋办?苗床那边化了,往苗床方向走,这里有出路!所以春天,苗床两侧反蕴成为普遍现象,反蕴的后果是什么。

有三点:

一是延迟做床时间,太湿床做不了;

二是做好的床不停反蕴,无法摆盘,易出现脚窝;

三是长期雪水浸泡,地温上不来,本来大棚两侧温度就差,没有温度出苗必然缓慢,不整齐,后期秧苗素质也上不来。棚间沟不清雪,这是限制壮苗的第一因素。解决这个舍得花钱、花工就可以,三月上中旬有充足的时间。

为什么催芽种出苗不如干种?

原因很简单扣棚太晚了,棚内化冻深度不够在芽种萌发时与冻土挣热量,不出苗或若苗而干种的萌发时间比芽种晚土壤温度比芽种萌发时高多了所以相对比芽种出苗好!我们为抢早,增加积温、促高产播芽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必须的,所以也要早扣棚增加土壤温度!

如果土壤温度低对稻有什么不利?

土壤温度低会导致稻苗立针到俩叶一心离乳期,这段时间壮根练苗过程不利事得其反,叶片与根比例失调稻苗抗逆性变差!天汽冷热突变这种稻苗就很难幸免!

增温和散湿是旱育秧水稻育壮秧的前提和基础。

声明:本文不做任何商业指导,请读者自我分辨,一切责任有原平台或作者承担,我普田农科院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你稀罕这篇文章,就点下方拇指?留个手印证明来过,再点击右上角按扭“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农友来一起学农技,促增产,大丰收!

想了解农业技术、操作规程、政策解读、天气预警、病虫防治的农户朋友们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