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课堂改版了,视频可以点播看

为了方便广大杏林学苑用户观看学习课程,杏林学苑技术团队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线学习课程,大家可根据自己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每周一会上传新视频,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诊疗技术。

观看方法: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系统,选择相应课程进行

⊙作者:焦树德

⊙编辑:杏林君

三合汤

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均为治疗胃脘痛的古方,但每方又各有特长。把这三个方合为一方,共冶其所长为一炉,并互纠其短,发挥他们治疗胃脘痛的共济作用,故在临床上常常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奇效。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

功能: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组方原理:

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

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祛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

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主治诸气膹郁所致的胃脘痛。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再参《本草经》说:百合能“补中益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故本方更适用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

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吴普本草》说它“治心腹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日华子本草》说它“治心痛”;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四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以上这3个药方相合,组成三合汤,则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全面。

加减运用:

胃脘痛以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

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克、半夏9~1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10克。

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克、厚朴10克、炒川楝子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把檀香改为9克。

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痛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川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克,去砂仁。

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9克、香稻芽10克、葛根9克。

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芨9克、生藕节15~30克、茜草炭1克,减良姜为5克。

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6克、知母9克、白梅花3克。

本文来源:《焦树德医学全书——方药心得十讲》。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







































白癜风能否治愈
中科白癜风医院国庆送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