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研习会第42期

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作者/李昊原;编辑/曹静贤

导读:据名医张炳厚回忆,刘渡舟老治疗因脾胃俱虚导致的不欲食或食少不化,每投开胃进食汤,投之即效;而治胃强脾弱所致的知饥不食或能食不化则每投健脾消食丸,亦每投每效。

据名医张炳厚回忆,刘渡舟老治疗因脾胃俱虚导致的不欲食或食少不化,每投开胃进食汤,投之即效;而治胃强脾弱所致的知饥不食或能食不化则每投健脾消食丸,亦每投每效。

下录张炳厚回忆全文:“辨证精严,遣方入微------某星期天,吾与刘老对弈,吾师弃马掩护七步卒过河,名曰仙人指路,对弈三局,吾皆遭惨败。欲求再弈,开饭时间已到。吾师兴高采烈,餐饮逾常,吾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视食而不能进。吾师见而笑曰:“思虑过度伤心肝,汝能触事如此费神,长此下去,必伤于脾,今余授汝一方,以备后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载开胃进食汤(含党参、土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藿香、木香、厚朴、砂仁、丁香、生麦稻芽、建神曲),治疗饮食不馨或纳少,凡因脾胃虚弱、运纳无权者,投之即效。”数日后,临床遇一脾虚纳呆患者,刘老即用上方。三日后,病人喜来奔告:“服药后,脘闷消失,饮食倍增,总有欲食感,不知食多少为宜?”吾师说:“胃气始复,食量应徐徐而增,以防重损脾胃”。后又遇一位不食病人,吾欲投“开胃进食汤”,师摇头曰:“此人知饥而不能食,乃为胃强脾弱。胃强,受纳正常,故知饥;脾弱,失其健运,故不能食。正宜‘消食健脾丸’,遂改为汤剂(即平胃散加炒盐、胡椒、麦芽、山楂、白蒺藜)。”听毕,真让吾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人或以为得到刘老秘方,殊不知此二方并列载于《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内伤总括》,其心法有云:“胃强脾弱脾胃病,能食不化用消食,平胃炒盐胡椒共,麦蘖楂曲白蒺藜。”又云:“开胃进食治不食,少食难化胃脾虚,丁木藿香莲子朴,六君砂麦与神曲。”刘老对《医宗金鉴》杂病、妇科心法烂熟于心,运用其理法方药信手拈来,非独伤寒巨擎,亦是杂病圣手。

李昊原,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喜读《医宗金鉴》,能背诵其《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tx/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