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每年的六月中旬,麦收过后,还来不及歇息,稻区的老百姓,都会进行这样一场拔秧苗栽稻子的酣战,相信很多的50后60后70后80后,都有过“双抢”(抢收、抢种)的辛苦体验。

青翠的秧苗,浅白黄的根须纷纷深入酥软的泥土,每一株都长得纤直而热烈,秧苗娇嫩淡绿的情怀,涨满六月热风炽烈的抚摸。

这样的场景,熟悉的无以复加。小时候,我们也间接参与这样的拔秧“盛事”,那时,我们负责给父母送水,送饭,有时,也会负责运送秧苗到地头。

薅稻芽子,需要的是耐心,拔下来之后,要在水中反复揣洗,待干净后,再用稻草捆好,放在身后。

长时间在水里浸泡,脚板都会变得发白,但辛苦惯了的农人们,并不计较这些。

有些孝顺的儿女,也会抽出时间给年迈的父母帮忙。

这样的画面,还深藏在你的记忆深处吗?

如果你是农家少年,你的心一定会被这份情愫撩得痒痒的,你也就会到田间跃跃欲试一把……

这些被运送在路边的秧苗,将被运送到被栽种的地块。

路边,停满了运送的车辆……

这种用平车运送稻芽子的场景,是不是把你带到了往日的童年岁月?

那时,我们也薅过稻芽子,但中是心怀恐惧,因为,在不经意间,就会被“水夹子”和蚂蟥造访,胆小的孩子,会大惊失色。

田里的功夫中有两样你得弯着腰——将秧苗送下田、将水稻割倒收上来。这是造物主早安排好了的。

因着在水中进行,即便骄阳似火,也会有凉爽的感觉。

平整地头,然后拉上线,就可以开始栽种水稻了。

所谓“管稻田”,实际上就是“管水”的。农人们总是杠上一把铁锨,隔三差的在田埂上巡视。

不过,这样的活计和割麦相比,还是要好过一些,大家在薅秧苗的时候,还可以彼此聊天。

大姐身后的这块样板田,已经劳作完毕。

有些人家,已经开始插秧了。

农人们辛勤栽种的禾苗,在这块肥沃的泥土中,它们将以一种崭新的姿势扎下根来,重新焕发生命的蓬勃生机。

我以一株水稻朴素的姿势,站在田埂上,长久地眺望,却无力穿透这盈盈无际的绿色啊!倾听,湛蓝湛蓝的民谣在晴空中徐徐弥散。惊入禾丛的鸭子,叽叽喳喳在禾荫下开始了一天的寻觅,小蝌蚪们惊得四散逃亡……

水量充足的田间,秧苗极易成活,栽插的秧苗要经历三个月的生长期,这期间少不了要有一个漫长的田间管理过程。

在老家,我感动于一片片水稻的成长,不管我在外能给父亲解决什么问题,说我一个月的收入能给他买几年的粮食,但是父亲总是将稻田耕种得很好,我想这是一个农民的荣耀,这份荣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是父亲他们几辈子留下来的传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个农村的荣辱,注定与水稻的兴衰和收成有关,在秋天的时候,稻穗那沉甸甸的份量,才是农人们在这个年头里真实的企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tx/1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