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提出,“愉快”接受灾难,走出新的一步,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是人生智慧中的大智慧,而心态不对,“就可能招来更大的灾难。”稻盛的亲身经历表明,面对灾难,“愉快”接受就有可能摆脱痛苦,“东山再起”;而悲伤绝望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雪上加霜”。

稻盛认为,人生旅程是一出波澜万丈的戏剧,其中既有充满荣光,极尽欢喜的时光,也有遭遇苦难,咬牙忍受的日子。无论何时何事,都应该以感谢之心去应对,而不应该以抱怨之心去应对。

他说,周围的一切都在支撑和帮助我们,只要活着,就必须感谢。如,在品尝到美味食物的情景下,他的耳边会响起“南曼,南曼,谢谢”这句话。他还说,对苛刻的客户要心怀感谢。如,松下集团的订单,交期和品质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每年还有苛刻的降价要求。稻盛对松下集团一直心怀感谢,因为松下集团的苛刻要求给京瓷带来快速提升的机会。他甚至说,遇到灾难时要感到高兴,要乐于感谢,要“愉快”地接受灾难。

对于“愉快”地接受灾难这一点,很多人迷惑不解。稻盛开始也不理解其中隐含的道理,仔细咀嚼后才领悟到,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稻盛说,这一点来自于原临济宗妙心寺一位法师的教诲。京瓷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制造和提供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被媒体报道并激烈批判。稻盛对这件事不做任何解释,只是反复道歉谢罪。他身心疲惫,于是前往法师处请求指点。法师倾听了他的倾诉后对他说,“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所以必须庆祝一番啊。”

稻盛一开始觉得法师的话“未免冷漠无情”,仔细咀嚼后却深感慰藉。他领悟到,活着从来不遭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袭来。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这么一点事就能消掉过去的业”,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招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

稻盛能“愉快”地接受灾难,是因为他从法师处得到启示,认识到灾难降临“能消掉过去的业”。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灾难降临真的“能消掉过去的业”吗?

笔者认为,佛教作为一种人生的智慧,你相信它的某些理念,也许能帮助你从某种痛苦中得到解脱。按照佛教的说法,“业”是指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当时或过后产生的相应的惯性力量。人类的行为,在当时和过后必然产生出相应的惯性力量,这个惯性力量,就称之为业力。业力这种惯性力量就像是影子,如影随形的跟随着做此事的这个人。“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它是恶果、祸患的根源。“能消掉过去的业”指的是能消掉过去造的罪业。京都圆福寺的西片担雪因稻盛遭遇灾难而告诉他,“是前世还是现世不知道,总之是你过去积的业,现在作为结果,表现出来了。确实,你现在遭遇了灾难,或许非常痛苦。但你造的业既然作为结果显现,这些业就随之消失了。业消了,可看作值得庆幸的事。”即是说,从因果关系来说,遭遇灾难的同时,也就把过去为这次灾难所种下的恶因一齐消除了。如果我们有这个想法,就会甘心情愿来承受一切灾难,不怨天,不尤人,欢欢喜喜。

作为常人,有的可能不接受上述的佛教理念。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灾难降临“能消掉过去的业”,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灾难降临,总是与这个人以前的某些过错、某些过失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面对灾难,如果能吸取教训,改正过错、改正过失,即是“能消掉过去的业”。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它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此要“愉快”接受。

稻盛告诉我们,面对灾难,不但要“愉快”接受,还要“跨出新的一步”。为什么说要“跨出新的一步”呢?因为只有摆脱痛苦,“跨出新的一步”,才能避免“招来更大的灾难”。事实证明,遇到灾难时伤心绝望的人,很可能导致更大的灾难。如,有人因高考落选或恋爱失败,就抱怨命运不好而走上绝路,就是因为面对逆境或者灾难,未能“愉快”接受,并跨出新的一步,结果“雪上加霜”,招来更大的灾难。

总而言之,面对人生,我们要多点感谢之心,少点抱怨之心,即使在遇到灾难的时候。也要如稻盛所说的,“愉快”地接受,并跨出新的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