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作者:郭子光编辑/李邦源校对/姜媛千金乌梅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热痢》,由乌梅、黄连两味药组成,为治疗“下痢热,诸治不瘥方”,虽然用药简单,但对于治疗效果,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大赞“神妙”。其中乌梅味酸,有收敛作用,一般认为不宜用于热痢初起,但此处与黄连配伍,一以收暴注之津液,一以清热燥湿除其邪,标本兼顾,实是不拘俗套,棋高一着。经孙氏实践,完全可以用于急性泻痢。正如孙氏说:“暴痢服之,何有不差(注:通瘥)”。现代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因此从这些结论来看,乌梅不仅有收敛作用,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祛邪作用。郭老在临床上尤喜使用千金乌梅丸,凡湿热所致之泄泻或痢疾,泻下频繁,苔黄腻,积滞不重者,皆以此加减,屡有效验。对于脾虚寒而兼湿热者,则与理中汤合用,名之连梅理中汤;对于肝脾不和,兼有湿热者,则与痛泻药方合用,名之为连梅痛泻药方。病案举例案一:张某,女,60岁。初诊日期:年1月16日病史:自述脘腹部冷痛1年余,医院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1个月余缓解。近20余日前症复发,自服三九胃泰、胃必治(复方铝酸铋)等药,疗效不佳。高血压多年。现症:脘腹隐隐作痛,伴有冷凉感,疼痛时则泄泻,泻后疼痛有所减轻,每天痛泻5至6次。平时稍进冷食,或多饮水则腹泻。时有恶心,打嗝,口黏腻。精神倦怠。失眠,一夜只能睡3~4小时。察其面色苍暗,形体适中,触其上腹部柔软不温,有轻微压痛。苔黄腻,脉弦长。辨治:胃热脾寒,肝脾不和。胃热则气失和降而上逆,出现打嗝、恶心、苔黄腻。脾寒则升清失职,稍进冷食则腹泻。肝郁乘脾,则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用连梅理中汤、痛泻要方合方加减。处方:黄连10g乌梅15g炒白术15g炙甘草5g党参30g干姜1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15g炒酸枣仁30g合欢皮30g神曲15g夜交藤50g1日1剂,水煎服,第一煎药睡前1小时服,忌冷食。4剂患者于2月20日复诊,称上次服药后脘腹冷痛减轻,夜晚能睡5~6小时,于是又将原方再服6剂,大便基本成形,一日解1~2次。但脘冷时轻时重,隔3~5天出现一次失眠,平素多梦。食欲不振,胃脘有胀满感。苔黄厚。脉弦长仍宗前法加减。黄连10g乌梅15g党参30g炙甘草5g炒白术15g干姜15g合欢皮30g白蔻(后下)10g炒酸枣仁30g茯神15g夜交藤50g炒稻芽30g1日1剂,水煎服,第一煎药睡前1小时服,忌冷食。继续服用4剂案二:刘某,男,65岁。初诊日期:年2月27日病史:5天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胃脘胀痛,泄泻。自服复方黄连素片3天,未见疗效。遂前来求治。平素常有眩晕,每服中药即可缓解。现症:胃脘胀痛不适,一日泄泻2~3次。常有后重感。食欲佳,但多食则不消化,因而畏食。舌质淡红,苔薄,略偏淡黄。辨治:肝脾不和,兼有胃热。连梅痛泻要方加减。处方:黄连10g乌梅15g白芍20g炒白术15g陈皮15g防风15g枳壳15g白蔻(后下)10g玄胡15g神曲15g木香10g炒扁豆15g3剂2周后因头晕就诊,称上次痛泻尽剂而痊。摘自《郭子光各家学说临证精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正规医院
白殿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