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稻芽出芽率的讨论
关于稻芽,《药典》上记载的检测项有性状和出芽率,加上默认的水分二氧化硫,检测也算简单品种中的一个了。但是一提到出芽率,往往令很多同僚犯难,出芽率到底是什么?有些人说须根就是芽,有些人说芽就是芽,须根就是须根,不能混为一谈。今天就这问题,提出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须根不是芽,芽就是芽,不能和须根混淆。 在历代药典上,只有年药典提出稻芽芽的概念。 如果按照版《药典》来说,芽便是须根。但自此之后所有《药典》均删除芽便是须根这一说法,故大胆认为,现今药典记载,芽不是须根。那么芽究竟是哪个部位呢?如何计算出芽率?以此问题,展开讨论 稻芽放大后能明显分别看到须根和芽。既然芽是另一个部位,为何要说须根是芽?这也证实了芽便是芽,须根就是须根。 有时在计算出芽率时部分稻芽芽不明显或根本看不到,无法确定是否带芽。如何简单的确定是否出芽呢? 收到同事启发,将稻芽置水中加热至沸腾,可使芽膨胀到肉眼可见。从而更直观地观察出芽情况。 ↑上图为未处理过稻芽(芽不明显,无法看清及准确判断)将其置水中加热至沸 ↑上图为加热处理后稻芽(芽明显,可准确判断出出芽情况)↑上图为加热处理后带长芽与须根(须根及芽明显)↑上图为加热处理后带短芽与须根(须根明显、短芽不明显,但可见)若不加热观察,这些稻芽的芽基本看不到。故可能被错判为不符合规定,但是加热后,可以直观的显示短芽,故符合出芽规定。 ↑上图为加热处理后无芽无须根,不符合规定。↑上图为加热处理后无芽有须根,不符合规定。经过水煮后观察出芽情况从而算出出芽率。 出芽数量/总数量*%=出芽率。 以上稻芽芽的概念仅为个人看法。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施红鑫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1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儿学堂孩子舌苔剥落,是脾虚吗
- 下一篇文章: 中医中药每天学一味中药稻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