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圃医案十
九、轻清通透法治愈战汗一例 魏某,男,52岁。 初诊∶年2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家属代诉)∶患者高热24天,医院诊治,体温仍在38~39℃稽留不退。胸透(一)、血常规正常。由家属四人抬来门诊。刻下神志恍惚,呆滞,头晕耳鸣,手指蠕动,胸满胀闷,纳谷不下,大汗出,口渴。 诊查∶体温39℃;查血常规、胸透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厚,脉数右大关实。 辨证∶温热病过汗,致津外亡,气阴俱虚、温邪内陷。 治法∶轻清通透,导邪外出为治之急。 处方∶薄荷3g牛子12g桑叶12g连翘12g郁金12g黄芩12g栀子12g滁菊花12g大青叶15g知柏各10g生石膏30g莱菔子12g(炒)鲜茅芦根各24g 局方至宝丹1粒冲服,水煎2剂。 二诊∶药后热势大减,体温降至38℃以下,头晕轻。舌赤,苔黄轻,脉略数左弦。但四肢震颤,神情紧张,欲作战汗,脉又见忽大忽小。此为温邪欲出而津液短少、气血虚弱,不易鼓邪外出之势,法宜再用清通之剂以助邪外出。 处方∶薄荷6g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2g鲜藕60g白茅根30g大青叶15g黄芩12g栀子12g通草1.5g玳瑁6g 水煎3剂。 三诊∶药后战汗出,四肢震颤止,热已退,神情紧张消失,纳谷欠佳,身倦,大便溏。舌质红,苔老黄,脉略数,右关有力。治以清凉和化。 处方∶薄荷6g黄芩12g栀子12g马尾连12g知柏各10g银花12g大青叶15g连翘12g鸡内金12g陈皮10g谷稻芽25g莲子心6g鲜藕60g 局方至宝散1瓶(冲服),水煎2剂。 四诊∶服药后胃已和,苔黄已减,二便自调,脉弦滑。再以清除余热为主。 处方∶薄荷6g知柏各10g莱菔子12g(炒)鸡内金12g连翘12g大青叶15g黄苓12g栀子12g竹叶6g 局方至宝散1瓶冲服,水煎2剂。 五诊∶药后余热曾上升,多汗烦躁,眠少多梦,心慌力疲,手指蠕动。舌赤、苔黄白干,脉数。此为病后真阴太虚、阴不敛阳,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治之。 处方∶黄连4.5g阿胶珠12g鸡子黄2个(冲)生地黄15g知柏各10g生鳖甲10g石斛15g沙参15g骨皮15g寸冬12g天冬12g 局方至宝散1瓶冲服,水煎2剂。 六诊∶药后心慌止,烦躁轻,汗已减,但身瘦耳鸣、心悸,手指蠕动轻。舌略赤,脉略数。再以原方合三甲化裁。 处方∶生地黄15g知柏各10g生鳖甲10g龟版20g生牡蛎30g白芍12g寸冬12g地骨皮15g阿胶12g钩藤30g石斛15g 鸡子黄2个冲服,水煎2剂。 后以此方加减又服药10剂,症状完全消失而病愈。 温病战汗是病人突然振寒战栗,继之发热全身汗出,为病邪逗留气分不解,正邪相搏,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一般战汗后大多邪从汗出,热退身凉,病解而愈。 本例患者为温病高热24日,阴液已伤,经用薄荷、连翘、牛子、茅芦根等轻清透达;生石膏辛寒清散,达热出表;知柏生津固阴;以黄芩、栀子清伏热之邪;用至宝丹清凉芳香开窍,以助伏热外透之力;药后发热渐退,然患者神情紧张,四肢震颤,脉忽大忽小,欲作战汗,温邪欲出,气弱津缺,不易鼓邪外出之势,又投以清通之剂随之战汗出,热退,四肢震颤止,神情自如。后期以黄连阿胶与三甲复脉化裁施治而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pz/10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梅雨新诗五首
- 下一篇文章: 衍生三款七星茶,妈咪要怎么挑才合适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