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医案少年精神分裂症案
Z某,男,14岁,年12月19日初诊。 年5月学习紧张后出现幻听等症,经精神卫生中心检查为精神分裂症,经用药物治疗后一度好转,但停药后复发,症状较前更加严重,再服西药效果不佳。目前注意力、记忆力、方向感均很差,来诊时在机场差点走失,现神情淡漠,问答无反应,纳差,进食极少,恶心,时时呕吐痰涎,大便不畅,4-7天一行,舌红苔白腻,脉滑数。 痰湿蒙蔽清窍,脾胃不和,先拟健运脾胃,化痰开窍,醒神,处方: 炒麦芽30g,炒稻芽30g,炒鸡内金10g,山药15g,党参10g,姜半夏12g,化橘红10g,茯苓15g,石菖蒲15g,郁金6g,炙甘草5g,炒紫苏子9g,胆南星5g,柴胡6g,桃仁6g,7剂,水煎服。 年12月26日二诊,服药一周,纳谷略增,对简单指令有反应,能抬手把脉,说“好”,“谢谢”,舌红苔白腻,脉滑数。 脾运略开,痰湿仍重,治拟行气化湿,开窍醒神,处方: 当归6g,白芍9g,柴胡6g,茯苓9g,石菖蒲6g,郁金3g,胆南星3g,炒稻芽15g,炒麦芽15g,益智3g,炙甘草3g,姜半夏6g,化橘红5g,远志3g,香附5g,川芎5g,苍术5g,神曲9g,7剂,水煎服。 年1月2日三诊,服药两周,胃口略好,今天可以简单对话,自己在候诊区找书看《量子世界》,大便仍干,4-7天解1次,痰较前少,会独自发笑,问其笑什么则不回答,舌红苔白腻,脉滑。 痰湿渐化,机窍渐开,宁心缓肝,开窍醒神,佐以通便,处方: 炙甘草3g,淮小麦15g,大枣6g,生大黄5g,蝉蜕3g,片姜黄6g,苍术6g,香附9g,川芎6g,神曲9g,炒栀子6g,僵蚕6g,胆南星4g,石菖蒲6g,炒稻芽12g,枳壳9g,7剂,水煎服。 年1月8日四诊,服药三周,目前饮食已经恢复正常,能吃一碗面条或水饺,可以打游戏,看诊应答自如,偶尔仍独自发笑,相对发病前仍话少,大便仍不畅,最近拟回老家调养,舌红苔白,脉滑。 痰湿已化,神志渐清,再拟养血疏肝,化痰活血,处方: 当归6g,白芍9g,柴胡6g,茯神6g,远志3g,苍术6g,香附9g,川芎6g,神曲9g,炒栀子6g,石菖蒲3g,郁金3g,胆南星3g,枳壳6g,桃仁6g,望江南9g,珍珠母12g,14剂,水煎服,嘱其回去继续服药调治。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随着社会发展,发病率逐年增长。据统计我国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患病率是13.47%,其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9.66%。我国目前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约有万,抑郁症约多万,这是个庞大的数字。 中医研究本病历史悠久,早在先秦《五十二病方》就专门设立了“颠疾”一篇,并有两个药方。《黄帝内经》中有《灵枢·癫狂》一章,分为癫、狂两大类,并指出,先天因素和药物因素均可导致精神障碍。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对此病研究不断深入,刘完素的“火热”学说,张从政、朱丹溪的“痰迷心窍”学说,李梃的“血迷心窍”学说,王肯堂的三分类学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虽然理论丰富,但因为本病病机错综复杂,故属于难治之疾。 本案患儿停西药后复发,较之前病情更严重,因其水米不进,先生先用健运中焦之法配以开窍醒神,纳稍进则以行气法,加大化湿开窍之力,三诊因其有“发笑”一症,其病机同“无故悲伤症”,故以专方甘麦大枣汤宁心缓肝配以越鞠丸开窍醒神再合升降散升降气机。诸症缓解后以逍遥散合越鞠丸缓缓调治,治疗上既未探吐也没攻下,方法并无惊奇之处,乃是缓治之法,却在三周内取得很好的疗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1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茶的功效与禁忌,你知道吗
- 下一篇文章: 天穗名品美国陶氏益农杀菌剂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