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亦有道商城县农民栽一次秧,收两茬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通讯员杨绪伟6月10日,来到商城县鄢岗镇曹寨村一碧万顷的再生稻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曹启铜的眼角眉梢里满是丰收的憧憬。“我们引进种植再生稻,群众种田收入翻一番呢!”曹启铜兴奋地说。从年试种80亩,发展到今年的多亩,种植再生稻已经成为该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曹启铜查看水稻分蘖情况(曹良刚摄)灌河穿境而过的鄢岗镇,是优质水稻传统种植区。过去一年一收效益低,农田撂荒严重。曹启铜就牵头成立了泰丰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这些群众摞荒的农田流转过来全部种上水稻。“多用点心,虽说挣的少点,收益还是有保障的,一亩水稻也就二三百元纯收入。”曹启铜说。年底,参加了市县组织的再生稻种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会后,曹启铜决定做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植再生稻当时是个新鲜事,其他人都不敢干。我当时心里也没底,年春就试种了80亩。结果出人意料的好,第一季稻谷平均亩产达到斤,与栽种普通水稻产量持平。第二季每亩又收了斤,是净增产量,而且第二季稻米质量好价格高,市场受欢迎。年底一算账,每亩平均增收多元。”曹启铜乐呵呵地说。稻田管理用上无人机(曹良刚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年,再生稻在曹寨村遍地开花。“在‘支书’帮助指导下,我也流转了多亩田种植再生稻,当年就脱贫了贫摘了帽,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成了真,种田讲科学就是好啊。”因为父亲残疾,妻子患病,还有3个孩子上学,日子越过越恓惶的贫困户赵真学,靠着种植再生稻实现了脱贫梦。“现在再生稻种植管护技术越来越成熟,亩产吨粮的目标已经实现。”谈起种植再生稻的好处,曹启铜如数家珍,“再生稻‘一种两收‘,收割第一季稻后,稻茬再次分蘖成秧苗,第二季稻收割后稻草粉碎还田成为有机肥,产量增长不说,再生稻的米质香糯口感好,市场价格是普通水稻的2倍以上,经济效益好着呢。”如今,种植再生稻已在曹寨村全覆盖,商城县的种植面积今年已经发展到10万余亩,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商城再生稻米的优秀品质,也让“中国饭、商城米”的名声日益远播。“我们已经注册了‘豫春河’的再生稻香米商标,准备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让再生稻为老区群众铺出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前不久成为商城县首批“特聘农技员”的曹启铜兴奋地说。编辑:刘宏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11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稻虾共作添胜景乡村振兴小江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