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闵行中学生带着稻米芬芳的美文点赞,
当当当当当! 不知不觉今天是第7天啦 “丰收季,带着小囡一起寻找小时候稻米的味道” 中小学优秀征文刊登进入尾声 赶紧来看看这一波小朋友的佳作吧! 别忘了 明天将开启投票哦~ 欢迎您多多参与留言、评论 为喜爱的小作者打call “今日闵行”有小礼送出哦(详见文末) 今天刊登的是中学组19-25号 no.19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附属闵行实验中学 六(7)班 孙瑜 >>>>>>>>>> 向上滑动阅览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观看“闵行区庆祝粮食丰收直播活动”有感 年9月20日(周日)下午2:00-3:30,感谢学校的通知,我在线观看了“今日闵行”app官方抖音号直播的关于庆祝闵行区粮食丰收,响应国家关于“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号召,闵行区教育局、区融媒体中心、闵粮投资公司和漫田农业科技公司联合举办“丰收季,带着小囡一起寻找小时候稻米的味道”主题活动。跟随直播的镜头,一片片金黄的、丰收的稻田映衬着秋日的暖阳接续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仿佛徜徉在秋天的稻浪稻香里,倾听着丰年的故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恰好可以精炼今年闵行区稻谷丰收的过程和景象。直播现场,设置了4组家庭pk割稻、收稻以及产米量评估等互动环节,通过这些互动环节,也让我真正体会到农民伯伯平日里对稻田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渴望。 直播中,还实景呈现了水稻的机械化收割、脱粒和秸秆粉碎还田工作过程,以及稻谷和新米现代化仓储和精制加工过程,每一粒米都被倾注了太多人的精心培育和呵护才最终流到我们的餐桌。最后的品尝新米环节我真的很羡慕现场的同学,因为透过屏幕我仿佛闻到了米饭的芳香,舌尖上的味蕾都在跳动! 直播历时大约90分钟,整场直播和互动内容生动有趣,极具教育意义,所有这些都是在向我们诠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附属闵行实验中学 六(7)班??孙瑜 no.20 文来实验七(2)班 周晓芸 >>>>>>>>>> 向上滑动阅览 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今天我观看了“舌尖上的稻米”,首先我觉得此节目很有意义,让我们懂得了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这让我想起了李绅写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直播中我们观看了怎么割水稻,先要用左手握住水稻,右手拿着镰刀向45度左右倾斜,它割的方向就不会受到水稻的威胁,就不会割到你。用镰刀从水稻的根部慢慢地往上拉,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力度,千万不要碰到自己,然后就“拉”出来了。割完了就放在旁边,当然放在旁边也是有技巧的,要放在同一头。这样利于收割的方便。原来是这样呀!以前我还以为割水稻只要随便一割,很轻松的一割就好了,没想到要那么多技巧,真是涨知识了。 大家知道稻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吗?稻谷首先要在水里浸泡48小时,也就是2天。浸泡完了之后这个稻谷会爆芽。1小时它的芽已经发出来了,2小时芽已经长了一小截,3小时后这个芽就可以播种了,到了春播的时候了。播种之后它会发出一些绿色的小芽,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插秧啦!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割啦。收割好了还要碾米加工。原来农民伯伯以前在没有科技上的帮助时种稻米是那么辛苦呀!看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都要爱惜粮食,珍惜粮食。 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每天需要粮食14亿斤。当然也不排除有浪费的可能性。我知道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最主要的还是要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资源,我们不可以浪费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全部用完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要传承中国文明,勤俭节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不可以浪费每一粒粮食,因为这些都是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大太阳下种出来的,要记住他的每一滴汗。 请大家和我一起说,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文来实验七(2)班??周晓芸 no.21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 六(3)班 张真源 >>>>>>>>>> 向上滑动阅览 “丰收季,带着小囡寻找小时候稻米的味道”直播观看体会 从前,我吃饭时对待米粒的状态,大概是......心不在焉的吧。总觉得一粒粒米,看起来毫不起眼,菜对胃口的时候,我就多扒拉几口;菜不合心意了,那有些可怜的小米粒或者小饭团就会被剩下乃至面临被倒掉的命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今天看了的“丰收季,带着小囡寻找小时候稻米的味道”的主题直播。 直播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瓦蓝天空下一片宽阔翠绿的田野上,几个爸爸在比赛割稻子,爸爸们为了把稻子完整割下,不得不弯腰把住稻杆根部,他们既要追求速度,同时还要小心不被自己挥动的镰刀误伤,很有挑战性,又很生动有趣。不过很快我被震惊到了,第一名爸爸接受采访时大倒苦水,说弯腰太累,他的手都还一直在抖,爸爸们只是割了长度百米左右的稻子就这么辛苦了,想想真正每日都在田里埋头不直腰的农民,他们会多苦多累啊!边上的农业科技员又目测了下爸爸们割下的稻穗堆,它们最后脱壳能得到的米约在5.5斤,真的是来之不易啊! 直播镜头随后切换到了稻谷加工车间以及粮库,让观众了解了稻谷到米粒所经历的脱壳烘干抛光等细琐的步骤,了解了丰收的大米不光会进入我们的餐桌,还要被存入粮库小心翼翼地保存一到两年以应对国家会面临的各种意外。联想起年初的新冠疫情,以及世界上某个大国对中国毫不掩饰的敌意,我应该是接触到了一个从未深究的领域,不禁细思起来。接着直播镜头又给到了一个农业科技科普员,他的介绍又一次触动了我,原来我们这个大国可耕种土地这么少,平摊到人均更是少得惊人! 平时学校里要求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家里爸妈要求吃多少盛多少,既不挑食也不贪馋滥吃,说是事关我以后的尊严与体面。经过了这次的直播观看,我想我是知道了这些要求的原因和来处了,我也知道了今后怎么去要求自己,该养成怎样一种习惯。除了我自身能做到的,我也衷心祝愿并坚信,我们中国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爱农护农兴农,始终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 六(3)班??张真源 no.22 实验学校西校 七(1)班 王婧 >>>>>>>>>> 向上滑动阅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观后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看完了“丰收季”的直播后,我不停地回想着这句话。 水稻的种植过程让我很是震惊。一直以来看着普普通通的一碗白米饭时,我总是会觉得米饭不过寻常之物,吃米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剩了一点饭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了解了水稻的种植这么繁琐:先将稻谷浸泡至发芽,然后种植入土里,生长一段时间后,再一棵一棵移入水稻田中……经过农民辛勤又细心地培育照顾,直到秋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才是成熟饱满的稻穗;接着,这些水稻还需要进行烘干,碾压,包装,运输,才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米饭。我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屏幕上大片大片饱满金黄的水稻和一粒粒晶莹的米粒,不由自主地惊叹每粒米竟然都是这么来之不易! 接着,又有一个问题令我陷入了思考:假如我们每人都浪费一点点米饭,那么汇总一下我们一共会浪费多少呢?我想到了以前我们在学校的午饭:假定一个班级每天会浪费五两米饭,那么我们全年级就会浪费四公斤,一个月浪费一百二十公斤,这么多的米经过水的浇灌、农民的辛苦劳作……一切的一切都会随之付诸东流。“粮食浪费会如此严重,这样浪费的粮食数量可真是巨大!”我暗自感叹。 现在学校推行了光盘行动。拿盒饭时,饭量小的同学会把饭匀给了其他强壮的同学,放到碗中的饭菜都会吃完,这样按需拿饭的习惯大大地减少了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每份米饭可都是被“光盘”的,我们跟浪费坚决说不。 再看碗中的米饭,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再也不会觉得剩饭是一件小事,取而代之的是感受到每一颗米饭都是农民们辛勤耕种的成果,都是醇厚香甜的,都能品出每颗米粒中带出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清甜。 细细咀嚼着柔软细腻的米饭,回味它略带甘甜和醇香的味道,我越发觉得节约粮食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个人必须从自己做起的一件事! 实验学校西校七(1)班??王婧 no.23 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 六(1)班 罗涵 >>>>>>>>>> 向上滑动阅览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 金秋十月,稻谷成熟,我想绝大多数同学前几天都看到了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丰收季,带小囡一起寻找小时候稻米的味道”大型直播活动,而我是在现场亲自体验了割稻谷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那天是周六,吃过中饭,我们就驾车赶到了位于马桥镇的活动现场——漫田农业水稻种植基地,它也是全区最主要的稻米产地之一,据说年前马桥人就在这里种水稻了!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片黄灿灿的稻田,收割机在田里隆隆作响,电视台直播的主持人正对着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侃侃而谈。旁边的大仓库,墙壁上画着墙体彩绘,描述的是丰收的场景。我直奔田间小道,开始和其他体验者拿起镰刀,大把大把地割起了成熟的稻谷,可是没割几下我就没力气了。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镰刀上贴着的使用技巧!原来割稻谷时要用先一只手抓住一把稻谷,另一只手用刀刃的根部勾住稻谷根部,用力往后拉,一下就割断了,但要注意要避开自己的腿部,不然容易伤着自己! 片刻之后,我就扛着一大捆自己割下的稻谷,向刚刚发现的稻谷脱粒机走去,这个所谓的“机器”非常简陋,它是木质的,像上世纪的古董,又有点像老式脚踏蒸汽机,旁边的工作人员指导我怎么使用,我试着把一捆稻谷放在了高速运转的脱粒滚轮上,紧接着一股巨大的引力差点把我的手吸到机器里,还好我眼疾手快!机器的尾端,一粒一粒的稻米像子弹一样射了出去,精准地落在了盛米的篮子里。农民伯伯纷纷把新鲜出炉的谷粒搬进了仓库。 这个流程重复了好多遍,有人感到厌倦离开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坚持不懈,一趟一趟来回搬运。那天太阳很大,烈日高照,很快我就汗流浃背,没想打种粮食这么不容易啊! 突然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悯农》,也是大家熟悉的。又搬了一会儿,我们都很累,靠在大家割的小山包似的稻谷堆上休息,突然一个小孩儿问一位农民大叔,咱们割的稻谷可以打几斤米?大家都很好奇,有说5斤,有说10斤,农民大叔说这些稻谷只能打1斤不到的米!因为粒稻米才能打2.5克米!大家七嘴八舌地惊讶地议论着,我这才意识到,我吃一碗米饭,得“吃下”多大一堆的稻谷呀!? 后来,直播团队带着小朋友到粮库去了,我们没赶上,还好我在手机直播上看到了稻谷变成大米的过程:要经过烘干抛光、震动筛选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最后才能到我们的餐桌,现场的小朋友品尝到了今年的新米,好羡慕他们! 最近我们在新闻上经常看到节约粮食的号召,这次活动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现代化生产,用上了联合收割机,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珍惜劳动成果却是每个人要做到的。 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 六(1)班?罗涵 摄影:崔松鸽 no.24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 高三(4)班 谈思怡 >>>>>>>>>> 向上滑动阅览 "节约粮食"主题直播观后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节俭"这个词,相信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无时无刻不被提醒着要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米一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没怎么挨过饿,从来都只有吃不完。然而,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我却真真正正的有了一点"危机感"。在看到爸爸妈妈买了三五袋大米和面粉屯在家里,每天饭桌上也会讨论猪肉又涨价时,这让从小衣食无忧的我开始思考,受疫情影响,没有了往常正常的劳作以及一路畅通的运输道路,我们这些"城市人"能熬多久呢? 显然,我们不能自给自足,但我们却可以厉行节俭,养成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意志品质。在此次闵行举办的"带小囡寻找小辰光的味道"直播活动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人口有14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到世界标准的四分之一。在这样资源勉强供应的条件下,我们随手倒掉的饭菜,却是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遥不可及的奢望。我们每浪费一粒米,实际上就是在丢弃我们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丢弃我们对劳动者劳动的尊重;丢弃我们从小以来受到的关于人格的教养。 在此次直播活动中,通过主持人们和粮食产业负责人们的详细介绍,还感受到了中国发达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每一粒稻米都由数道工序加工而成,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效率,最大可能地维持我国国民粮食的充足。所以,这更不能成为我们浪费粮食的借口,国家都在如此努力地为我们百姓谋福利,我们也应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国家做贡献。吃多少,盛多少,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 高三(4)班??谈思怡 韩鹤松:光盘其实不难 no.25 上海市七宝中学 高二(5)班 杜宇航 >>>>>>>>>> 向上滑动阅览 珍惜粮食?厉行节约 为响应国家关于“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号召,9月20日下午,我观看了由闵行区带来的宣传直播,在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摄像机拍向远方时,那稻菽千重浪,令我思绪万千。 放眼回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次威胁下,人们的粮食供应在别的国家成为了首要的难题。但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正是由我国农业科学家,农业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通过收看直播,我感觉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后我要做到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家在学校不要因为饭菜不合自己的口感就嫌弃或者浪费。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我们新时代中学生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优良品德,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尤其在中美经贸关系愈演愈烈,内循环、外循环被重提的当下,节约粮食背后的深意更不可小觑。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因为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每一个人的品质,更是我们中学生当下的责任。 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5)班??杜宇航 欢迎给本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11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再生之稻晶两优1212再生稻种植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