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寂根大士降临玉坛时,司鸾的是陆近堂。他最初在玉坛上为朋友求治病,有一位神让他拜“梁皇忓”。陆近堂因为拜忏而发起大心,后来在天宁寺受了菩萨戒。到了寂根大士降鸾的时候,前后共十一会,陆近堂都虔诚一心地弘扬佛教,听到的人往往也发菩提心,下来都持名、修观、诵《法华经》,这样经历了有一两年。

不久以后,陆近堂患病卧床不起。即将命终的时候,他眼睛向上看,像是看到了什么,口里说:“白莲白鹤……诸上善人。”又连连称“佛、佛、佛……”,身体右胁卧而往生。当时,异香充满了房屋。

不久他的朋友来到玉坛,请问陆近堂生在哪里。回答:“陆子已经生到西方边地。”事在乾隆五十二年。

转年五月初一,陆近堂也降临了玉坛,给大家开示说:“有一件最切身的事,人人都逃不过,但人人都忘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你们身心强健的时候,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卧床不起,神识从身体中分离,飘在中阴路上辨不清东南西北,前途一片渺茫。心里恐慌,没有一点把握,只有随着业力飘流,受不可计数的剧苦。只有那些用一生功夫虔修净业的人,到了这个关口,自己会见到阿弥陀佛亲自现身来接引,一刹那间就生到宝莲花里。从此就得到了无量金刚寿,永远常享快乐,再没有生死中的忧苦。所以,如果大家已经立志求生净土,那就应当在信、愿、行三个要点上严格要求自己。”

那么这三个要点的内涵如何呢?他又具体按次第讲述:信,就是特别相信的确有西方极乐世界,好比苏州城中有西城区;东方有娑婆世界,好比苏州城里有东城区。既然娑婆是真实有,极乐世界又何尝不是真实有的呢?十方世界本来都在我们的圆明觉海当中,所以一念之间就可以到达。譬如在同一苏州城里,你想从此地到彼地,提脚前往就可以到达;同样,临终心念阿弥陀佛,就当即会生到净土的莲花里。

其次要信念佛的受用,就像穿衣吃饭有受用那样。穿衣服能免受寒冻,吃饭能免除饥饿,我们同样也要坚信念佛能免除生死。还要想到,我们念佛比穿衣吃饭的受用大无数倍,为什么我每天都会穿衣吃饭,却不去念佛呢?为什么我小事会做,大事却不做呢?这就是我自心愚昧、见识短浅的过失。如果从现在起念佛,临终就一定能免掉生死。

又要反省自己:如果我今天信,明天不信,那就不是真的信;如果我信了一生,却在一念间忽然不信了,那还不叫真信。怎么才是真信呢?就是从今天开始,一直到临终断气为止,一信到底,再没有丝毫怀疑。贵就贵在有这种信心。西方的路是凭着真信心去,不是凭着脚力或者外在的什么工具。没有真实的信心,难去西方;有真实的信心,一刹那就可以到达。

既已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又相信由念佛法门可以去,但如果只是口里赞叹极乐世界如何殊胜、念佛如何方便等,也没有多大用处。这就像数着别人的钱,自己却没有半分,也就不会有丝毫受用;同样,光是口头赞叹,对于了脱生死没有实益。

所以,在产生信心之后,就要切实地依佛教导来奉行,不能拖延。今天信了,今天就干,明天信了,明天就干。切切不可以说:“我现在还年轻,等我老了再念也不迟。”要知道“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多少人都是在年纪轻轻时死去,哪里可以等到老年呢?也不可以说:“我父母的事还没完,我儿女的债还没了,等我有空、没事的时候再修也不晚!”哪知道无常迅速,转眼间鬼差就到了门口,要把你押走。这时你能不能对鬼差说:“我父母的事还没完,儿女的债还没了,等我有空的时候,再抓我吧”?业力到时,不容你选择。现在就应当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又要知道,如果一时勇猛,一时懈怠,这种没有恒心坚持的人,也无法成就。“有恒心”是指我们修这条净土大道要做到朝于斯、暮于斯、颠沛于斯、流离于斯。用一生的时间来坚持,才会圆成往生的大事。修道就像母鸡孵卵,要一刻不离地护好,让热气接续不断,才能孵出小鸡。如果今天孵着蛋,明天又离开,则永远也不可能孵出鸡来。

涵养莲胎也是同样。我们从心里念出这句佛号,西方就有我们的一朵莲花出现。念念不间断地护好念佛心,这朵莲花就越来越繁茂。继续滋润、不断地增长,达到一定量时,莲胎就会被保养得坚固成熟,也就决定能往生了。如果才念两句佛,就又念世间法,只是有口无心地念几句,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来看……这就根本不是在涵养净土莲胎,而是在滋养恶趣胎、轮回胎,养得它越来越粗壮、成熟,那就只有堕恶趣、再轮回的份了!尤其我们现在还处在修行初期,世间心思很重,念佛的心很轻,如果这时不注意保养莲胎,就难以让自己的净业成熟,所以一定不可轻忽。

要每天有固定的常课,有特定的一段时间来涵养莲胎。净土要靠自己的心来修成。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常常晓得用心来投入,晓得天天都认真长养、护持莲胎,将来就一定有好结果。

如此懂得了如何把握信和行这两个要素以后,再来看如何把握愿:首先观察哪些是不正的愿,以求及时改正。我们要明白,虽然世上念佛的人不少,但人心不尽端正,念佛不是为求了生脱死、往生净土,而只求今生能够富贵、来世还要富贵,或者希求来世得到人身,不至堕落。但这些愿都违背了佛让你念佛生净土的意旨。佛叫你出生死,你偏要入生死;佛叫你生极乐,你偏要住娑婆。这就是背道而驰。以自己心愿的方向有偏差,导致一生的信心和修行都付之东流。

懂得此利害关系,就要时时考察自己的愿是否真切。如果真的立了这一生就要了生死、生净土的志愿,那就完全和佛度众往生的本愿相合;否则,只是在求世间圆满,那就是背道而驰。虽然也精进念佛,但由于因地心不正,所以根本生不了净土。譬如种田,种下的是稗子,看起来和水稻一样,但毕竟不是稻种,所以绝对长不出稻芽。同样,我们要观察:念念是在自己心田里种什么种子?如果是念佛求世间福报,那就只能成熟世间福报。想从中得到往生净土的果,绝不可能。想求到往生的果,一定要以发往生的愿作为因。

总之,在发起了真实信心之后,还要修真实的行;而修真实的行,又必须建立真实的愿。这样的立愿是坚决的,一旦立定净土志愿,就绝不再希求人天福果,而是誓愿尽此一生生到西方佛土。由这种信愿摄持,再至心念佛,才是在随行本师释迦佛的教导,不至于浪费时光。

以上解释了陆近堂临坛时所讲一番话的意思。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