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
★ 点击蓝字 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预测,今年冬季(年12月至年2月,下同)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明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并存,春季(年3月至5月,下同)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 (一)黄淮海麦区冬季可能发生低温冻害、春季可能发生春旱。 今年秋季黄淮海地区降雨量-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是年以来同期最多,积水过多、田地过湿,秋收腾茬慢,冬小麦播期普遍推迟,晚播面积大,长势总体偏弱,抗寒防冻能力较差。预计冬季,北方冬麦区气温较常年偏低1-2℃,对晚播麦安全越冬不利。春季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1-2℃,降水偏少2-5成,局部可能发生春旱。 (二)冬季阶段性极端寒潮可能影响蔬菜生产。 冬春蔬菜生产主要看光温条件,后冬(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东北、华北、西北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东北地区可能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北方设施蔬菜生产,造成蔬菜运输受阻,产地运不出、销区运不进,局部地区蔬菜供应出现阶段性波动。南方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但西南东部、江南西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南方局部露地蔬菜生产易遭受冻害。 (三)东北地区春季可能东涝西旱、旱涝并存。 秋季东北地区降水量~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4倍,大部地区湿封冻。预计冬季东北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雪,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黑龙江东部偏多2~5成。春季黑龙江中东部降水仍然偏多2~5成,与冬季降水多、积雪厚相叠加,可能发生局部春涝;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等传统旱区气温偏高1~2℃,降水偏少1~2成,可能发生春旱,不利于适时春播。 (四)江南华南降水偏少、可能出现冬春连旱。 秋季南方大部气温偏高1~2℃,降水偏少1~2成,江南中部偏少2~5成,江河来水和库塘蓄水减少。预计冬季江南大部、华南东部降水偏少2~5成,部分灌溉条件不足的地方可能出现旱情。春季气温偏高0.5~1℃,降水偏少1~2成,局地可能发生冬春连旱,不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和早稻泡田整地、育秧栽插。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多灾并发、连片发生。特别是年气候显著异常,1月多地出现极端低温、春季强对流天气频发、汛期北方发生历史罕见的强降雨洪涝灾情、秋季出现破纪录的持续连阴雨,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较大不利影响。预计未来灾害重发,叠加生产成本、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将给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给安全带来更大挑战。必须始终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立足抗灾夺丰收,把灾害影响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方案做得更完备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早研判、早谋划、早动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确定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千方百计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全力以赴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收,保障元旦、春节、冬奥会和全国两会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 农业防灾减灾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范北方冬麦区低温冻害。 一是开展冬前镇压。对秸秆还田量大、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土层疏松的麦田,抓住越冬前的有利时机,在无霜冻晴天上午、土壤墒情适宜时,适度开展镇压,使根土密接,提高保暖防冻能力。也可以采取增施农家肥、均匀覆盖秸秆等方式防冻保苗。 二是坚持以水调温。早春密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gj/9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有一种谷物,竟然是疏肝理气的佳品,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