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4月中、下旬,我省温度普遍偏低,特别是东部地区阴雨天多,加之很多农户在水稻育苗过程中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管理粗放,导致秧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01

调酸幅度不够

绝大部分农户普遍只用壮秧剂调酸,苗床土壤的PH值普遍在6-7.5之间,离适宜水稻生长的PH值4.5-5.5相差较多。而且多数农户没有调酸的意识,不知道到需要单独调酸,也不知道去哪买酸和如何使用酸,这样势必会导致秧苗两叶一心后容易发生青、立枯病,或形成弱苗。

02

通风不及时

今年秧苗生长期间阴雨天多,而且温度较低,农户舍不得通风炼苗,棚内湿度非常大,不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对立枯病的发生也极为有利。

03

棚温过高、过度捂棚

在育苗大棚中,放置温度计的农户寥寥无几,农民仅凭感觉很难准确控制适宜秧苗生长的棚内温度。由于最近一个阶段阴天多雨,气温偏低,很多农户害怕秧苗着凉,过度捂棚,不肯放风,不但棚内湿度大,而且在天气放晴时,棚内温度急剧上升,往往会在35℃以上,甚至达到40℃以上,出现秧苗停止生长或高温伤苗情况。如果秧苗已达到2叶1心后,还容易发生早穗。

04

立枯病已经有不同程度发生

尤其是苗龄在2叶以上,温湿度管理不好的棚室,立枯病发生较为严重,个别严重的棚室已经毁棚。

05

恶苗病不同程度发生

采用氰烯菌酯和胎里壮药剂浸种以及使用恰罗杰衣包衣的秧苗,基本没有恶苗病发生。但采用其它药剂处理的棚室,恶苗病有不同程度发生。

06

个别棚出现药害

有的苗床采用丁扑合剂封闭灭草,在低洼处以及覆土浅的地方有抑制秧苗生长现象。此外,极个别苗床土中存在农药残留,秧苗出苗不齐,秧苗不长,根系畸形等症状,严重的不出苗或秧苗死亡。

07

壮秧剂使用方法不科学

有的农户把剩下的壮秧剂洒在覆土上面,出现秧苗被抑制或出苗不齐。还有农户为了图省事不是把壮秧剂混在育秧盘的底土中,而是把壮秧剂洒在育秧盘底土上面,出现壮秧剂扬撒不均,以及壮秧剂与种子直接接触而出现抑芽和出苗不匀的情况;还有随意加大壮秧剂用量,把使用60平方米秧盘的壮秧剂使用到40米秧盘上,出现烧根黄叶,秧苗不能正常生长事故;使用壮秧剂做调酸补肥剂,壮秧剂扬撒不均匀、撒后不洗苗、带露水撒壮秧剂和壮秧剂有结块,撒后烧苗灼烧叶片情况。

08

苗床揭膜过晚

有的农户育秧棚出苗不齐,为了照顾后出的小苗,揭膜过晚导致烤苗现象发生。

09

出苗不齐

由于近期温度持续偏低,育苗棚两侧出苗比棚中间晚,相差一叶以上。覆土过厚、土壤过于粘重湿度过大的地方出苗也晚。

10

浇水不科学

很多苗床浇水过多过勤,尤其是采用微喷的苗床,农户经常喷灌,而且喷灌的还不均匀,苗床两侧喷不到,中间还喷多了,导致棚中间的土壤和棚内湿度过大,秧苗只长叶不长根,极易发生立枯病。

11

青枯病大发生的风险极高

由于近期温度骤然升高,苗床管理不到位,已经发生立枯病的苗床,面临发生青枯病的风险。

目前水稻秧苗已经进入了管理的重要时期,根据今年的气候特点和水稻育苗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事项:

01

科学管理温湿度

水稻出苗至2.5叶期这一阶段是育苗过程中最关键时期,关系成苗率和培育壮苗的成败。

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一般为5~7天。当出苗达到80%左右,及时撤下地膜。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宜超过28℃,晴好天气自早9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育苗棚两头或多设通风口,炼苗控长;要加强水分管理,在撤除地膜后,床土过干处用喷壶适量补水,使秧苗生长整齐一致。在第一叶伸长期,耗水量较少,一般要少浇或不浇水,床土保持旱田状态。

从第二叶展开到第三叶露尖时,胚乳营养基本耗尽,进入了离乳期。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5℃,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及时进行通风炼苗。防止出现立枯病。低温晴天也要提早通风,严防秧苗徒长。

02

科学调酸

水稻苗床PH值过高的,应采取苗后调酸措施,使土壤的PH值达到4.5-5.5之间。可采用PH值为4.0的酸水浇灌苗床,浇灌后要进行2次洗苗,也可以采用固体酸,在秧苗没有露水时拌土撒施,撒施量根据苗床ph值确定,一般苗床ph6.5左右,大棚面积平方米需要撒固体酸2-3公斤,撒后浇水洗苗。

03

预防青枯、立枯病

水稻青枯、立枯病预防容易防治难,发病后再防治只能控制发展,不易治愈。可在秧苗1.5叶期和2.5叶期每平方米各喷一次30%精甲?恶霉灵(瑞苗清)2毫升加海藻多肽活性细胞活力素0.15毫升,兑水稀释倍液,均匀喷施到水稻秧苗;也可以使用富尔“稻禾壮”或“稻苗保健施”1组,加2喷壶水稀释,喷施-平方米苗床。喷药后不用清水洗苗。同时要加大防风量炼苗,一般棚温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同时,根据当地气温情况,逐渐转入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若秧苗三叶期后发生青枯病,可采取灌水上床,水层高度为苗高的2/3,覆盖无纺布遮阴膜(懒汉膜),有条件的应及早异地寄秧或插秧。

04

秧苗生长不齐的处理

可对秧苗矮小部分喷施CMIR抗原免疫制剂1组,兑水30-40kg可喷施苗床-平方米;也可用富尔根力泰-海藻多肽活性根细胞活力素,稀释-倍液喷雾或喷淋,每瓶根力泰可喷施-平方米苗床,可促进秧苗快速生长。

05

恶苗病的防治

由于恶苗病是种传病害,只能通过浸种或包衣防治。田间发病后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只能人工拔除,为了防止发病秧苗继续传播恶苗病菌,苗床可以胎里壮,每瓶胎里壮可以喷施平方米大棚3栋,抑制病菌侵染健康秧苗。

想了解更多农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