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玲主讲:毛德西:国家首届全国名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绿保平:毛德西学术传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一玲: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飘着许多中医名方,多有一个特点:“三味方”的名字。今天讲课者是一位国家首届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毛老。他从医60年,经验总结许多名方称“三味方”。

毛德西、绿保平:“三味方”有首,是根据古代医学家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三味方”有什么特点呢?1、有效。2、简便。3、价廉。4、易于传承给年轻人。“三味方”的来源——《皇帝内经》,“三味方”一般都是一君二臣三佐四辅(或九)。

“三味方”多数是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呼吸系统疾病,还有一些儿科疾病。中医非常重视脾胃病,“脾胃不和,九窍不通”。脾胃病最常见,人的一生总会发生脾胃病的问题。

脾胃病首先方《三三九气汤》,是三个小方组成,三香、三花、三芽。“三三见九”,所以叫《三三九气汤》。可以单独用,也可以混合用。《三三九气汤》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对于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炎、胃炎、胃溃疡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同时对消化道系统肿瘤,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三三九气汤》都可以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加减。

三花。有一味花,药食两用食材,芳香开胃,和中祛湿。《芳香三味饮》适合湿浊不化的三味汤,组成:(菜坨里的芳香药)霍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8克。功效:芳香理气,芳香醒脾。针对:脾胃不和,湿浊不化。(砂仁可防海鲜过敏)。

《芳香三花汤》食物的花都有芳香味,芳香可以醒脾,芳香可以醒神,芳香可以行气,芳香可以疏肝,芳香可以消郁,这些话是清代医家总结出来的论述。花胜于叶。

花类它对于肝胃气郁,所导致的一系列脾胃症状,它是有非常好的效果。脾胃是人体升降的枢钮,而肝它主疏调人体的气机。脾胃受到伤害之后,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司”的话,它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就会导致肝胃气郁的症状。如果气郁到胃脘部、胸胁部等,就可以出现痞满、胀痛、吃了就堵塞。

白扁豆花在医学书籍上称疏肝健脾花。散湿气、散浊气、散食气、散痰气、散瘀气,就是它可以消散脾胃的湿浊之气,解肝胆之气郁。鲜扁豆花>鲜扁豆皮>干扁豆皮>生扁豆。

《芳香三花汤》组成:白扁豆花15克、玳玳花10克、佛手花10克。功效:疏肝解郁,和胃消胀。针对:肝脾气郁,升降失司。适合:肝、胃、气郁、胃胀。

“三芽”。中医认识到“芽类”能养生。芽类有调节肝。疏解肝胆之气作用。所以又有甲肝乙胆的说法(芽刚出土时象个“甲字”,出土后又象一个“乙字”)。中医的五行有甲乙的说法,甲乙配的是肝胆。形态象“甲”入胆经,形态象“乙”入肝经。凡是“芽”类都可以疏解肝胆之气,肝胆之气疏解了,它就不会影响脾胃的升降疏理。

肝胆气郁,克伐脾土。两胁胀满,胃脘不适,食欲不振,饮食无味,口黏秽气,甚呕吐呃逆,反酸烧心。

《开胃三芽饮》疏解肝胆气郁。组成:生麦芽15克(芽类“领导”)、稻芽10克、谷芽10克。功效:疏肝利胆,健脾开胃。针对:脘腹胀满,呃逆、嗳气等。谷芽消食开胃,稻芽清热开胃。它们性味都不是太凉,也不是太热。适合脾胃的食积湿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