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今天是腊月十六,进入腊半,十三天后,就是除夕了。腊月,通常指农历十二月。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最该养护身体。什么是“腊”? 腊的本义是“干肉”,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岁末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因腊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 腊,指“腊祭”,是指猎取禽兽祭祀先祖的意思。如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腊”是指新旧交接,如《风俗通·礼典》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吃好三样食补,以食养身,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进入腊月,天寒地冻,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羊肉:温中健脾 中医认为,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精血、益虚劳、温中健脾、补肾养肝等功效,因其性温,尤其适合冬季进补。羊肉火锅是一道非常好的冬季食疗方。羊肉性温能补阳,火锅中的调料辣椒、花椒,性味辛温,具有驱寒除湿、活血祛风、行气止痛的功效。萝卜:补脾运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冬天寒冷,人们多食热物,肾内易积火。萝卜性凉,汁多滋润,可缓解冬季多吃滋补食物带来的燥热之性,又因辛辣,可促进脾胃运化,开胃消食,促进进补食物的消化吸收。但萝卜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应慎服。吃栗子 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止咳化痰的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的干果品种,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机体抗寒,很适合冬季食用。 喝好三样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喝热粥 腊月时,逢腊八节,中国人有喝粥的传统。天寒地冻的时候,喝一碗热热的粥,既滋养身体,又补充水分。不同体质的人,喝粥有讲究。手脚冰凉、脾胃虚弱的人:不放绿豆、燕麦等寒凉物,应放糯米、红豆、桂圆和大枣。消化不良的人:少放黄豆、黑豆,多放糯米和糙米。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不放糯米等糯性材料,少放大枣、葡萄干和桂圆,多放杂豆。食欲不佳的人:可放山楂、蓝莓、葡萄干等酸味食物,可以增进食欲。喝红茶——冬日养生第一茶 中医主张“天人相应”,喝茶也要与季节相对应。冬天万物收藏,寒气重,人体阳气渐弱,喝茶养生应以“御寒保暖、甘温养阳”为原则。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能生热暖胃、畏寒怕冷、肠胃不适以及经常运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饮用。喝黄芪鲫鱼汤,健脾暖中 怕冷的人,可以喝一喝这道汤。黄芪能帮助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祛除寒气。鲫鱼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等作用,两者一起煲汤,更能补气血、温脾胃。做好三样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引发心血管疾病 天气干燥、寒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易加重或发作,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泡脚暖全身 泡脚被称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养生法。我们民间有“冬季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用热水泡脚时,脚部的温度上升,腿部和脚部末梢血管逐渐发生扩张,脚部血流量随之增加。因此,泡脚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温阳暖体的功效,有研究证明,热水泡脚还有助眠的功能。泡脚水温不宜太高。以40℃-50℃为宜。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冬季锻炼三大注意 室外锻炼三不去:温度低于零下、大风天、雾霾天不建议到室外锻炼。热身时间长10分钟:一般情况下,运动前的热身为五分钟,冬季热身最好达到10-15分钟。运动量不宜过大:冬季锻炼对人体的热能消耗大,容易疲劳。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劳,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腊月寄语时间不紧不慢,腊月不慌不忙的来了。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腊月来了,年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节食物,真想念妈妈的味道,她亲手腌的腊肠,做的腊味,能抚平一年的风尘。腊月里,天寒地冻,更要爱惜自己。穿上厚厚的衣服,吃热热的食物,让自己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请记住: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腊月来了,疫情还在。勤洗手,戴口罩,不放松,不懈怠。才能过个好年。今天是腊月十五,十五天后就是除夕。愿你在这个冬日,身暖心更暖,安然度过冬日。本文素材来源于生命时报(ID:L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xw/6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流这几样特产你尝到了吗
- 下一篇文章: 溜进黄河路68号,油化厂如今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