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种稻有“苗好八成粮”之说,足以说明了好的秧苗素质对水稻产量的重要性。想要培育理想的壮苗,严格苗床管理,做好水稻苗床上的健身防病工作至关重要。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水稻病害有向多样化、难治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述了水稻苗床上芽期的几例常见病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白芽病

  水稻白芽病一般是由于苗床湿度大,氧气不足,气温较低,光照不足,覆土较厚,芽鞘徒长,叶绿素难于形成,成为白色芽,通称白芽病。可晾床增温,除去地膜,提高光照来尽快缓解。

2.水稻烂秧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烂苗的总称,分为生理性烂秧和病理性烂秧。

  生理性烂秧可分:(1)烂种:播种后,尚未发芽种子就腐烂了;(2)烂芽:芽谷下田后,尚未转青就死亡,幼根、幼芽发生卷曲,并逐渐呈黄褐色,生长停止,严重时,幼根腐烂,幼芽变褐枯死,或下弯成钩状。受害较轻者,在天气转暖,幼芽基部又出现绿色,重新长出新叶。有的播种后1~2周,种壳及种根表面变黑周围土壤变黑并有强烈臭味;(3)烂苗:多发生在2~3叶期,指秧苗受低温冻害后,受害严重者,一旦天气暴晴,出现青枯死苗,先心叶筒卷,逐渐基部呈淡绿色,叶色较青,最后萎蔫死亡。受害轻者,从叶尖到基部,从老叶到嫩叶逐步变黄,最后呈黄枯死苗。

  病理性烂秧分为绵腐型和立枯型烂秧。绵腐型烂秧,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成土褐或灰绿色。立枯型烂秧,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体,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红霉状物,基部缢缩,易拔断,根变褐腐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tx/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