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的另一种姿势,是学习写作
01 把老实话说到前头。 我是语文老师,我教了三遍《三打白骨精》。 但《西游记》,我读得是很浅的,绝不是什么专家。 举个例子吧。 孔晓艳老师给我讲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汛。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要点是什么? “泪出痛肠,放眼便哭。” 要说孙悟空,上天入地,神通广大,再说了,他本来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啊,他的第一个名字是“石猴”。可是,人家偏偏没有铁石心肠,倒是个多愁善感的猴子。通观全书,孙悟空大概哭了十来次吧,而且大多是为唐僧而落泪,不是因为唐僧要赶他走,就是因为担心师父受苦遭难。也正是这样的真性情,孙悟空才显得可爱——常常像是一个孩子。 孔老师问我,孙悟空这一次为什么而哭? 仔细品味,在于四个字——受辱于人。 古人讲,男儿膝下有黄金。这齐天大圣孙悟空,平生只拜过如来观音和唐僧,他是见到玉皇大帝也不过躬一躬身唱一个喏而已。而此时此刻,他却要向一个老妖婆,一只九尾狐狸磕头,这自然是奇耻大辱。 他的哭,是真的,他的跪,也是真的。 孔老师说,哭了一场,孙悟空仍然选择磕了这个头,恰恰说明了他的成长。 他不再是那个横冲直撞的美猴王,而是忍辱负重的孙行者。 那么,由这段话,再来想想我们自己。 有人说,胸怀是撑大的。 诚然如此。 人生在世,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哪儿有一点儿委屈也不受的呢? 而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得了事儿啊。 所以,逆来顺受,不是没出息,而是真智慧。 02 对,要不是孔老师的点拨,像这样一个情节,我哪儿会细细品味啊。 我读《西游记》,不比孩子们高明多少,我也是看热闹啊,看得津津有味。 但是,我也会接纳我自己的浅薄。 如这样的经典作品,任谁都不可能读得透透的,对不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那么,只要我们愿意啃到底,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悟来,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成分,纵然浅薄了,也胜过望而却步吧,也好过浅尝辄止。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因此,当我的朋友们纷纷对我的暑期作文课怎么上表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8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游记这本书,作者他想要表达什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