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既济,百病不生西游记读后感之一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孙悟空拜菩提祖师学道,有一天在与师父讨论如何避“三灾”时孙悟空说: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为什么水火既济了就百病不生呢? 《易经》有一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坎)相叠。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故。中医所讲的“水火既济“是指心肾互相作用,以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五脏之中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心位居上,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因此“理”出不生病的奥秘,应该是使人体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通俗地说,易学以及中医学认为:在生命体内有一个特殊的系统,就是“经络穴位”系统。在经络穴位里流动着气物质,疾病是经络穴位里的气(流炁)异常的生命现象。如果水气和火气调和,就不会有异常之气,就不会有病,这种情形就是“水火既济”。怎样才能使人体内达到这种状况呢?“气沉丹田”之说就是“心火下降”的具体表现形式,下焦肾水也就得到了心火的温养,就如同自然界的水被加热而汽化。只有心火能够正常下降温养全身,肾水才能够有动力力上升去滋养;也只有肾水能上升滋养,才能避免心火成为“无根之火”,这是一个相互循环,生生不息的周期,也是一个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过程。 所以,人在沮丧或者激动的时候做几个深长且特别慢的腹式呼吸,让“润下”的水去抑制“炎上”的火,暗合了“水火既济”的道理,既可以是头脑冷静,更是一种得到健康的手段。 程灿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8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86版西游记词作者阎肃去世,六小龄童
- 下一篇文章: 西游记动画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