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抽穗灌浆期洪涝灾害补救措施
江西省6月19日-7月4日经历强降雨,降雨中心由赣南逐渐移至赣北,尤以赣北洪涝灾害最重,武宁县6月30日出现了日降雨.8mm的特大暴雨。预计强降雨将持续到7月4日。强降雨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当前早稻正处于抽穗期至乳熟期,受灾严重。同时,暴雨加寡照天气,也给分蘖期的中稻和晚稻秧苗带来严重影响。需切实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一、受灾程度鉴定在采取救灾措施之前,首先需要判断受灾后还有多少收成。若受灾较轻则应立即采取田间抢救措施,若受灾严重几近绝收则可在自然退水后抢种晚稻。水稻受淹时,随着淹水层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无氧呼吸逐步取代了有氧呼吸,储藏的营养物质大量被消耗,体内能量代谢显著恶化,涝害常与寡照同时发生,低温、寡照与涝害相结合,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最后植株缺氧造成呼吸停止,时间太久便会死亡,或受水力冲击,影响水稻生长。如果水层不淹没穗层或苞口,则还有收成,否则受灾加重,一般生长后期比生长前期耐淹。没有抽穗的田块大多处于破口前后,该时期对环境最为敏感,淹没2天就可能绝收,抽穗后淹没3~6天基本绝收。田间鉴定时把握五看。一看根系:在水中轻拔稻株,齐根拔断的已经死亡。不能拔断,表明还有生机,可实施抢救。二看吐水:退水时,早晨到田间检查,叶尖没有吐水现象的表明受灾严重。若有水珠就还有生机可抢救。三看茎叶:用手捏基部,基部坚硬的表示仍然有生机。如果已经软糊,表明已经死亡。水退后,如果遇到天晴风燥,水稻倒伏或叶片枯萎表示已经死亡。四看程度:一般稻株死亡50%以下尽力采取田间补救,死亡50%以上的抢种晚稻。五看腋芽:由于主茎稻穗伤亡,顶端生长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茎节的潜伏芽萌发成分蘖,这种高节位分蘖,一般在水退后2~3天内出现。退水后4-5天剥检再生芽,倒2、3、4节位有80%左右再生芽明显伸长的田块,表明受淹后结实率低,减产严重,宜尽早抢种晚稻; 二、灾后生产补救措施受灾后水稻没有淹死的田块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抢排积水对受淹时间短并确认水稻没有死亡的田块,涝灾后立即组织人力,清理疏通排水系统,集中一切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抢救。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晴天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以满足秧苗蒸腾所需的水分,避免秧苗出现失水性青枯而脱水死亡,待秧苗逐渐恢复生机后,再排水露田。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以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2.洗苗护苗扶苗受涝水稻退水时,随退水用筢子筢捞去除漂浮物和死亡的烂叶、黄叶。同时在退水刚露出叶尖时,不断进行洗苗。水稻遭受洪水淹没时,由于水中含大量泥沙.污泥吸附在叶片上会堵塞气孔,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好用动力喷雾器向水稻喷清水洗苗,洗去沾在上部叶片上的泥沙,有利水稻恢复生机。喷水时注意对叶部而不能对茎秆喷。喷清水洗苗时,根据茎叶沾泥情况尽量加大用水量。一般在水质混浊、泥沙多的地区,泥沙容易压伤水稻,可以根据退水方向泼水洗苗扶正。3.追施肥料排水后,立即补追1次速效肥料(阴天可以不要水层,晴天保留浅水)。可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5公斤/亩(注意掌握肥料用量,切不可随意加大用肥量,以免灼伤新根或叶片造成萎蔫),并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通过追肥增强植株代谢功能,促进物质转运,以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后期坚持浅水湿润灌溉。有条件的可在追施速效肥料后5天左右在田间和四周开十字沟和排水沟,加速浮泥沉实,促进根系生长。4.综合防治病虫害水稻受淹后,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加上病原菌随水传播,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等可能重度发生。排水后追肥可能使秧苗徒长嫩绿,又极易诱发虫害。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应加强检查,有针对性进行防治,尤其注意尽早封锁白叶枯病的发病中心。药剂用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因株软苗弱,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尽量在阴天或者晴天16:0D以后施药。农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次。5.喷施抗涝剂水稻受淹后,因缺氧导致细胞代谢混乱,结构受损,内部激素比例失调,喷施抗涝剂如释氧剂、活性氧清除剂及细胞激素等,均可缓解或部分消除洪涝对水稻的不利影响。三、抢种晚稻早、中稻灾后基本绝收的丘块,可在7月上旬采用晚稻早熟品种直播,或用早稻中迟熟品种翻秋直播,播种量3~4公斤/亩,破胸露白即可下泥。改种前对残茬和杂草多的田块应排干田水,选用触杀型的灭生性除草剂进行除草,间隔2~3天即可播种。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5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谷部
- 下一篇文章: 莫怪环境苦又艰,要学水稻之父榜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