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生命如稻,岁月如米
“椒红天无色,棉白地披纱;稻熟天下足,沃土生精华……”这首轻快悠扬的歌谣每次从耳畔飘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乡下的父母。在那片有情有义的土地上,父母用半辈子汗水浇灌出一个个春绿秋黄的果实。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一粒粒种子终将在父母的宠育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难忘老屋前面那一块块稻田,嫣然成了父母的心头肉,打我记事起,就知父母从未离开过它们,在它们身上四季躬耕,父母已熬出了白发,磨出了皱纹。小时候,父母靠着几块稻田养活了一家人,还变着法子从稻田里“刨”出多余的钱来给我和妹妹交学费。那时稻谷的产量不高,但勤劳的父母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稻田里,除草,施肥,驱虫、扬花……无论天晴下雨都置身其中,甚至月上柳梢时才忙完回家,就凭着这份干劲,每年我家的稻谷都要比左邻右舍的要多收几百斤。父母常说“苍天不负勤劳人”,只要全心全意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父母认定这个理儿,也就执著这么干。当别人家收完稻谷就没事做了,我的父母则抡起锄头在稻田里忙开了,硬是把稻田翻耕成菜地,撒上菜籽,到了枯涸的寒冬时节,我家稻田竟是一片绿油油的,有白菜,有豆荚,有莴笋……只要冬天能生长出来的蔬菜,田里几乎都有。我和妹妹来年春季的学费就靠着出售这些冬菜攒出来了。长大后,我和妹妹先后去了异乡工作,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思念和牵挂都只能在电话中升华成重复又重复的问候与祝福。而父母,每次在电话中聊得最多的是那几块稻田的事。父母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庄稼人一年比一年老,有的老得种不了庄稼就把稻田转给别人种。父母说他们还年轻,所以就承包了邻居家的几块稻田,这样每年可以多收割几千斤稻谷。电话这头的我听了后喜忧参半,喜的是父母还有一颗不服老的心,精神的强壮能让身体不那么脆弱。忧的是那么多的稻田会不会把父母累坏了,一向节俭的父母是肯定不会出工钱请人插秧收谷的,再忙再累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作为子女,唯一能做的或许只能多寄些钱回家,叮嘱父母务必要请人插秧,请收割机收谷。电话中,父母满口答应,可当我回到老家,从邻居口中得知父母并没有按照电话中承诺的那样去做,我开始不停地自责起来。望着父母脸上的皱纹和两鬓斑白的发丝,我鼻子一酸,愧疚的泪水溢满眼眶。到如今,父母依然忙碌在稻田里,只是被我强行退掉了从别人家承包的几块田。父母说,自家的那点稻田还是能种的。发达的交通枢纽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回趟老家的车程从以前的二十个小时缩短到现在十个小时,几乎都能朝发夕至,我回老家的次数也就增多了。每次回家,我都会给父母一些惊喜,但父母给我的惊喜都让我刻骨铭心。上次回家,父母给我做了儿时想吃却没得吃的醪糟蒸蛋。这次回家,餐桌上竟多了一壶酒,母亲说这是自家酿的糯米酒。提壶,斟酒,一股淡雅的醇香扑鼻而来。望着碗里青黄浅淡的米酒,我忍不住小酌一口,甘冽清甜,口感舒适无比。再看看父母,他们笑盈盈地也跟着端起了酒碗。这时,我猛然察觉父母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两张慈祥的脸上爬满了如田垄沟壑般的皱纹。父母老了,老得让我有些害怕。父母看着我在发呆,拿起酒碗与我的酒碗碰了一下说:“儿子,你在想啥呢,喝酒。”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仰起脖子喝了一大口,眼眶顿时湿润了,这么好喝的米酒为什么这么扎心呢?常言道:“生命如稻,岁月如米,脱壳剥米,一如父母。”父母在稻田里忙碌了大半辈子,用谷壳般粗糙的大手给子女捧出白亮晶莹的大米,佝偻的身影在风来雨去的岁月中填补着镂空的诗和远方,纯洁,晶莹,一如人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5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bull大观美人如诗,草木如织校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