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积善利他,人生必有福报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六项精进的第五项是:“积善行,思利他”。这一点我曾多次向大家强调过。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直强调,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我曾向大家介绍过安冈正笃先生著的《命运和立命》这本书,这本书对年轻的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使经营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的唯一的方法。二、同情并未只为他人 日本人过去就有“情不为人”就是同情并非只为他人这种说法。意思是讲,对别人有情,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报。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于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恶报?”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曾对大家讲过,作为经营判断的基准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不负责任。他之所以债台高筑,原因在于此人做事马虎,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计划性。如果你可怜他而借钱给他的话,反而会助长他马虎和挥霍的坏习惯。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俗话说:“孩子可爱也要让他经风雨、见世面”。乍一看来,这种对孩子的“大善”近乎无情。朋友找上门来借钱,央求你做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时,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真调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那么你应该果断地拒绝他,明确告诉他,这个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如果你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借钱给他,或同意做他的连带保证人,这似乎也算一种“善行”,但他是小善,这种“小善”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狈。在需要作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情不为人”,同情他人,为他人多做好事,结果必然利人也利己,这绝对错不了。我坚信这一点。刚才讲到金钱贷借问题。在战争时期,有个人曾经给家父帮过大忙。有一天,这人的儿子来找我。那时,京瓷从中小企业开始有了起色。他来到京都,对我说,他现在很困难,想从我这儿借钱。因为我听说过他父亲对我父亲有恩,于是就把钱借给他了。但是,我既没有让他写借条,也没有问他的还款计划。我觉得,那人的性格不可靠,表面上,我是借钱给他,实际上,我是送钱给他,我压根儿没有打算让他还钱。后来,我也没有催促他还钱,一次也没有。而他呢,也从此没了回应,“没还钱,对不起”,连这样的电话也从来没有来过。但是,由于我一开始就不准备他还钱,所以我从来没有为此而烦恼。到现在为止,别人向我借钱的事有过多次。因为年轻时我考虑过这样的事,所以,名义上是借,实际上是送,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以必须还钱为前提,我才肯借出,这种情形一次也没有。因此,做了好事没有好报、反而遭人背叛的事,在我身上一次都没有发生过。有一次,一位公司员工的父亲遇到了麻烦,他们父子俩一起深夜来到我家。那时我刚四十出头。当时,我仔细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最终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伯父,我把钱借给你是会害你的。我也许不了解您现在困难到哪个地步,但我还是不能答应借给您。伯父,你要挺身接受您现在面临的苦难,必须承担得住,这样才行。”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冷酷,但是当时的决断没有错。那位公司员工现在已是京瓷的干部,从事海外营业方面的工作。他爸爸从那以后也重新振作了起来。他还跟别人说,应该感谢我,多亏了那时我对他的帮助和鼓励。为了让人生更幸福,为了让经营更出色,希望大家多行善事、多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编提示各位老总:企业发展出现瓶颈、管理难以突破,员工难管理,怎么办?请继续往下看!90%中小企业都面对这些困惑: 1、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2、人心涣散,怨声载道; 3、人浮于事,组织效率低下; 4、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墙厚重; 5、到底哪盈哪亏,一笔糊涂账; 6、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快速下滑; 7、员工不幸福,流失率居高不下; 8、大部分老板焦虑,身体处于亚健康; 9、中、高层员工激励不得法,貌合神离; 10、面对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无所适从。 ▲如果一个企业连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模式都没有,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具有竞争力!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为何能够创造2家世界强?55年持续盈利!他为何能够将一个濒临破产的日航,在3个月时间扭亏为盈? 这些问题的谜底就是:阿米巴经营! 深入学习阿米巴经营模式,请联系汤老师:,或者长按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jj/5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稻盛和夫学会和工作谈恋爱,工作就是最好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