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7日开始,农垦科学院党委组织各学科专家积极参加北大荒集团“科技在线助春耕”活动,助力垦区春耕生产。院党委选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水稻植保、玉米育种、大豆育种、马铃薯、食用菌、蔬菜、苜蓿、奶牛、肉牛、生猪等12个学科的13名专家参加由北大荒集团在快手APP开通的《科技在线一帮一》互动平台17场现场直播,就种植养殖技术等相关问题进行线上讲解答疑,为垦区春耕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9)

水稻壮秧技术篇

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

那永光研究员

做客北大荒集团在快手平台

开设的《科技在线一帮一》直播间

进行线上讲座答疑

1、如何进行水稻春耕准备?

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多年的生产实践已充分证实:农事活动的准备质量决定了实施的效果,必须通过各环节的准备质量、保证实施效果的质和量。备耕准备概括的讲,⑴目标准备。根据市场需求、销售能力、技术水平、资金保障程度等确定生产的方向。如种植模式、产量水平、品质标准、产品特色(长、圆、粘、黑等);⑵技术准备(软件)。首先了解具体品种的生长习性、产量习性、抗逆习性等,然后确定种植计划,包括农时、农事、肥、水、植保措施等,尤其要对劣势形状进行重点研究克服。⑶勘核准备。对独立确定的目标和技术进行开放式质询交流,以修正偏差。⑷物资准备。从正规渠道购买农用物资,并按技术标准使用。

2、当前品种选择应兼顾哪几方面?

答:当前品种的多样性给品种的选择带来了困难。品种的选择也应建立在“没有产量的品质是没意义的、没有品质的产量是没效益的”认识的基础上,种植者要考虑消费者“好吃、安全、特色”的需求,还要考虑经营者对“出米率”要求,更要考虑到自身在生产过程中“好种”的因素。

3、目前水稻生产为什么还要坚持浸种催芽?

答:水稻浸种催芽只是播前种子处理的两个环节,之前还有初选、晒种、比重选等环节,实施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每个环节上的一致性,逐步积累出秧苗具有较高的整齐度。具体到浸种可以使种子吸足水分,促进生理活动,增强呼吸作用,使蛋白质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淀粉由多糖变为单糖,保证生长点的吸收;同时浸种可以降低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催芽环节主要是要克服种子芽势间的差异,保证出芽整齐。另外,目前为了彻底防治恶苗病,利用浸种过程也是必要的。

4、目前秧盘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机插秧育秧秧盘按材料类型分为硬盘和软盘,按培育秧苗类型可分有毯状苗育秧盘和钵苗育秧盘。毯状苗是目前应用的主要形式,一般要求盘底开有直径2~3毫米的透水孔,透水孔的总面积占盘底面积的6%-9%,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秧苗的培育,尤其是过少秧盘培育壮秧的难度较大;立边不低于25毫米,28cm宽秧盘的载土量不能少于cm3。

5、苗床水分管理的原则?

答:苗床水分管理可以分为播前的水分管理和苗后的水分管理两部分。播种前的水分管理易采取两次完成,第一次在播种前3~4天,浇足浇透;第二次在播种当天补水。在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秧田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白天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在第一完全叶伸长期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在离乳期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在移栽前准备期水分管理重点是在保证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不浇水,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

6、机械插秧适宜的播量?

答:播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秧苗的质量,从目前水稻品种的千粒重看,大部分为26~27克,每平方厘米的最大容谷量是4粒,按照高产栽培的要求每盘(按秧盘内径长×宽×高分别为58厘米×28厘米×2.8厘米计)的芽谷播量不易超过克,此时的容谷量为2.3粒/平方厘米。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芽率的差异,每平方厘米落籽数应控制在2.5粒以内。原则上千粒重的变化与播种重量相关,而与单位面积的落种量无关。

7、为什么要坚持置床施肥?

答:旱育壮秧在肥料管理方面力求“平稳促进”,一般施肥分为四个步骤完成,即置床施肥、床土施肥、苗床追肥、插前带肥。置床施肥是苗床肥力管理的一部分,是利用秧苗根系的趋肥性达到根系伸长,保证盘根效果的重要措施。有研究置床施肥后,秧苗的干重提高8%以上。中等肥力的标准大棚,可以施尿素6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8公斤。

8、苗床调酸的好处?

答:苗床的酸碱度控制在PH=4.5~5.5是旱育壮秧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好处有三:①能够抑制病菌的活性;②能够提高杀菌剂的效果,如恶霉灵的杀菌效果,必须在酸性环境下得以发挥;③活化土壤营养,如铁、锰等。目前大部分壮秧剂的调酸能力和酸度的持续性都有限,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补施。

9、苗床温度管理的原则?

答:温度管理是育秧期间的日常管理活动,主要手段就是利用通风调温、控湿。总的原则是:高温出苗、适温管控、低温炼苗。具体是播种到出苗床温不超过35℃,超过此温度时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第一完全叶伸长期床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离乳期床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四叶伸展期要大通风,夜间温度大于10℃时,可以昼夜通风。但要注意防止低温冷害,若夜间温度低于10℃时,要及时盖好大棚。

10、插秧时泥温和水温应该是多少?

答:准确的确定移栽始期是“水稻计划栽培”的内容之一。根据水稻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移动习性:即气温在15℃以上(含15℃)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产物转运;13℃时只能进行产物转运这一规律,从农时的角度讲,水稻移栽的适宜时间为当地气温稳定达到13℃时,“花打水”状态的本田泥温可以达到14℃(含14℃),此时环境温度能够保证水稻“库、源、流”的基本需要。

文字整理:陈丛伟

图片:乔荣占

编辑:何洪艳

监制:韩志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gj/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