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与白癜风发病关系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ingyinfenxi/m/2276.shtml

长江云报道(湖北广电垄上频道记者杨晗王芳实习生胡永新)“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常规方式种植再生稻,至少要施5次肥,而华中农业大学最新推出的再生稻专用套餐肥,在整个再生稻生长过程中,只需要施2次肥,这样,不仅减少了肥料的使用量,还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投入。

“今年的再生稻头季收成比去年还要好,主要是在扬花的时候温度比较合适,空壳率比较低,加上使用再生稻专用套餐肥,今年的人工要省了五分之三。”说这话的是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毛陈村村民段忠桥,段师傅既是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又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年,段师傅被评为全国的“种植牛人”。今年,段师傅种植再生稻亩,他所在的合作社种植再生稻多亩。

和段师傅一样,孝南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肖港镇官湖村的乐武林,也是一位种植再生稻的高手。“一般就是耕整秧田时要先施底肥,插秧一个星期后要施提苗肥,半个月后要施分蘖肥,再过一段时间还要施抽穗肥,收割前还要施一次促芽肥,现在,按照华中农业大学提供的再生稻专用套餐肥,除了前期的底肥,后面这几次肥,全部集中在一起,一次施用就行了,相当于是‘五餐饭分两次吃’。”

乐师傅说,和普通水稻生产一样,传统再生稻算上首次下底肥,整个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次施肥,这样不仅增加了肥料的开销,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那这种“五餐饭分两次吃”的集中施肥方式,对于再生稻的正常生长和后续产量有没有影响呢?

“今天,教授专家们刚刚来到我的田里测了产,每亩地的湿谷产量将近斤,去年,我按照常规的施肥方法生产,收成跟这个差不多,也就是说少施三次肥料,照收两季稻谷。”

从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以长江学者彭少兵、黄见良教授牵头成立的再生稻研究团队,开展机收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重点攻关,针对再生稻多频次的施肥环节,研究团队与国内大型化工企业中化集团合作,研制出了具有缓控释肥效果的再生稻专用套餐肥。

“在传统的再生稻生产过程中,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加起来要施5次肥,现在用这个再生稻专用套餐肥只要施两次半,就是施一次底肥,施一次促芽肥,如果稻芽长得好就不用施肥了,如果长得不够强壮的话,再追施一次提苗肥,相当于是半次,这样,大大地减少了施肥环节,整个施肥量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黄见良教授告诉记者。

年以来,湖北省再生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全省种植再生稻多万亩,新兴的再生稻专用套餐肥,如果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就可以明显降低再生稻生产过程中肥料和人工的投入,为农户增收。

黄见良教授认为,在传统再生稻生产的施肥过程中,促芽肥要在起穗以后15到20天施用,这个时候的再生稻植株较高,天气也热,人工不好请,我们通过缓控释肥技术,把促芽肥融合在前期肥料中,就不需要额外去施促芽肥,这对于种田大户特别有用,可以解决人工不好请,肥料不好施的难题。

8月11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组织专家对孝感市孝南区使用再生稻专用套餐肥的田块头季产量进行了测产,相关数据显示,施用了再生稻专用套餐肥的田块头季亩产超过了多公斤,而再生季的稻杆发蔸处特别浓绿,再生季的稻芽看起来也十分强壮,预期再生季的产量每亩不会低于公斤,由此可见再生稻专用套餐肥的缓控释肥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喜人。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

植物生物技术Pbj交流群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获取相关信息,植物生物技术Pbj特建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gj/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