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揭示了大道因为具有“空有不二”之特质,故而能生世间万象的道理。讲解分三:一、道生万象;二、缘起性空;三、本章摄要。

一、道生万象

01.反者道之动

 句义

“反”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能观察到的一切现象的反面、背面,或者说六根所不能观察到的现象的另外一面;“动”是指暗暗发动、运作、操纵;“反者道之动”的意思是:一切现象的背后都是大道在发动、在操控。

例如,面前的一朵鲜花,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鼻子能嗅到的、手能触摸到的这一面是这朵花显现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这朵花还有不现的一面,也即六根不能观察到的一面,这就是这朵鲜花的“反面”。

一切现象的反面是什么呢?就是承载着业印的大道。也就是说,是大道在背后涌动或者说发动,才有种种现象呈现出来。

大道记录人心念中的心相、保持这些心相、呈现这些心相的过程至极细微,非肉眼所能见,凡夫肉眼只能看到一幕幕现象,因此老子将加载了业印的大道称为“反”。

例如,电视屏幕上为什么会出现各种人物故事的图像呢?完全是由于屏幕背后的电路在起作用。舞台上的傀儡为什么会做各种动作呢?是由于傀儡背后的人在操纵。机器人为什么能模仿人做各种动作呢?是由于背后的程序在起作用。同样的道理,一切现象之所以得以呈现,完全是大道在现象背后起作用,是大道将过去心念中的心相先记录下来,然后再呈现出来。

 现象本身不能主宰自己的演化

现象本身能不能主宰自己的演化呢?不能。主宰现象演化的是记录在大道中的业印。

举个例子来说,电视里面正在播放一位威风凛凛的国王对手下发号施令的情节,但谁也不会想到几分钟之后,这位威风凛凛的国王却死于刺客的剑下。其实,不论国王威风凛凛的形象,还是死于剑下的结局,都是背后的文件已经决定好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屏幕上的“国王”没有丝毫自由。

同样的道理,对于凡夫来说,下一刻将发生什么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也是由先前心念“刻写”在大道中的文件决定的。世间万象犹如天空的白云所呈现的各种形象一般——刚才还是仕女的形象,转瞬就成了苍狗,没有丝毫的自由。事实上,白云的形象是被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风吹动而不停切换的。

如《红楼梦》中有诗词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现象本身没有能力主宰“自己”向何处去,主宰现象向何处去的是背后加载了业印的大道。大道以及其上所刻写的文件,虽然用眼看不见、用耳听不到、用手也触摸不到,但却真实存在;一切现象都是大道在呈现,大道在推动,这是宇宙间最深奥的秘密。但世人对大道这个“故乡”不认识,却把无常无实的现象这个“他乡”认作“故乡”,因此只能随业流转,没有丝毫自在。

02.弱者道之用

这句话中的“弱”是指“无形无相,不阻碍而助成现象的生发”;“用”是“起作用”的意思;“弱者道之用”意思是:大道无形无相,对万象的生发不阻碍,且随顺而助发,这是大道在万象生发中起作用的方式。

对方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怎样就怎样去随顺,世人都将这种特点称为“柔弱”。如果一个人有这种特点,我们会说“这个人太柔弱了”。而大道是至柔至弱的,弱到什么阻力也没有,柔到心念要怎样就怎样呈现。例如,心念描绘一朵鲜花时,大道不会对心念的描绘形成任何阻碍;不但不阻碍,还会将心念中的心相记录下来、呈现出来。

03.妙有真空

大道没有任何相状,叫“真空”;大道虽然没有任何相状,但也不是断灭的无,而是“妙有”。大道的“妙有”与“真空”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中被称为“常有”与“常无”,并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也就是说,大道的“常有”与“常无”是一味一体、无法分开的,只是用分别心去描述的时候,才从不同的侧面将两者区分了开来。

正因为大道具有“空有不二”的特质,所以才能产生世间万象。如《道德经》第一章中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因为大道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不碍万物在里面生灭;由于大道又是非断灭无的妙有,所以堪为万物的材质。若大道不是空的,而是实有的凝固相,就会对万物的生灭形成阻碍;若大道是断灭的无,就根本不能成为万物的终极材质。正因为大道即空即有,所以既能成为万物的材质,又不碍其生灭变化。

《道德经》第十一章也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也是这个:大道因为是妙有,所以堪为万物的材质;因为是空无,所以不碍万物的生住灭。《道德经》这句话中的“利”是“作为材质而使之产生”的意思,“用”是“不碍其生住灭”的意思。

本章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是这个意思。“反者道之用”是从大道“妙有”的一面揭示大道是万象之母的道理,“弱者道之用”是从大道“真空”的一面揭示大道不碍且助成万象生灭的真相。

二、缘起性空

01.万物生于有

“天”是指虚空,“天下”是指“虚空之中”,“万物”是指一切现象,“天下万物”是指虚空界中呈现的一切现象。

“有”按照现象界的假相因果来解释就是“现象层面的因缘积聚”,按照道德真谛的真相因果来解释就是“心念”。所以,“天下万物生于有”这句话,随顺世人承许的假相因果可以解释为:天地万物从现象层面的因缘积聚中产生;若按照道德真谛则应解释为:天地万物从心念中产生。

什么是假相因果或真相因果呢?举个例子来说,在电视屏幕上,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现象:足球因为被踢所以飞了起来,杯子因为被摔所以碎了,鲜花因为绽放所以变得越来越鲜妍。此时,我们会说:足球之所以会飞是因为被踢,杯子之所以碎裂是因为被摔,鲜花之所以变得艳丽是因为绽放。这样的因果律只在电视所呈现的现象界内成立,但却不是真相,所以是假相因果。

电视里这些现象为什么如此呈现呢?是因为所接收的文件内容就是这样设置的。若文件中所设置的内容是“足球被踢不飞”,那么播放时就会呈现“足球被踢不飞”的现象;若文件中所设置的内容是“杯子被摔不碎”,那么播放时就会呈现“杯子虽被摔而不碎”的现象;若文件中所设置的内容是“鲜花逐渐变小”的内容,那么播放时就会呈现“鲜花渐渐变小”的现象。所以,我们将“文件内容怎样被设置,屏幕上就呈现怎样的现象”称为真相因果。

以上所说的假相因果与真相因果是借用电视屏幕上现象成因的比喻来说的。用到现实中来,比如世人所说的“他打了我的肩膀,所以肩膀到现在还在疼”的因果律是假相因果,真相因果是过去自己的心念是如此造作的,所以就在大道中留下了这样的业印。现在业印播放出来了,心就如此感受了。

什么是假相因果中的“因缘聚集”呢?“因”也称为“近取因”,是指现象的前一刹那、再前刹那,这样往前刹那刹那地追溯,就形成一个所谓的“质流”。在这个质流中,前前刹那的现象都是后后刹那的“近取因”。“缘”也称为“俱有缘”,是指伴随近取因之质流存在的其它质流。

例如,把面粉、糖、馅等混合在一起包成包子,包子的近取因就是“面粉、糖、馅”等,而俱有缘就是所有促成了包子形成的其它质流,例如摆放包子的盘子、捏包子的手等等。

02.有生于无

这句话中“有”是指一切现象,“无”是指大道;“有生于无”是说:一切现象从大道而生。

大道的“无”绝对不是断灭的“无”,虽然犹如虚空一尘不染,但却明性不灭。所以,这里用“无”指代大道,是从大道一尘不染、没有任何相状的角度来为大道命名的。

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以这个没有任何相状的大道为原始材质的。若没有大道这个材质,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现象,犹如纵然有千百双妙手,但若没有橡皮泥这个材质,也不会捏成各种泥形一样。所以,世间一切现象的“有”一定是生于大道的“无”。

03.缘起性空

“万物生于有”可以理解为“缘起”。所谓“缘起”,即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意思。“稻种有则稻芽有,稻种无则稻芽无”,这是凡夫所认知的假相缘起;“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是圣者所洞悉的真相缘起。

“有生于无”可以理解为“性空”。缘起的万法正在呈现的当下,本性即是空无所有,也即“性空”。如《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切现象正在呈现的当下即是空无所有,空无所有的大道也不离一切现象。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法的空性不是断灭的无,这个空相远离“生灭、垢净与增减”。

三、本章摄要

一切现象的背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现象的生灭是加载了业印的大道在背后操控的结果;大道因为空无一物,所以不会阻碍现象的生灭。

一切现象都是心风吹动大道觉性之后而有的呈现,一切现象正在呈现的当下即是空无所有的大道。

多闻DUOWEN

聚高士以为先贤传经典

汇鸿儒以为精神筑家园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gj/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