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象医案明眼辨清假热真寒良药缓解经错
中医的八纲辨证中有寒热之辨。然而寒热之象往往难辨真假。因此有了“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的说法。辨清寒热是医者的基本功。该患者之前认为自己是虚证、寒证为主,所以经常自施艾灸,且有过一天内灸治长达八个小时的经历。顾医生经过对各方证象的分析,认为病机并不在“寒”。处方同时嘱其停止艾灸治疗。 医案 李女,42岁。 .9.29初诊 经前淋漓不畅,行经12天,量少;腰部发凉不酸。胃中凉,消化比较慢。大便调,夜眠差,面色黄暗。舌红苔黄腻,脉沉。 患者气机郁滞,湿邪不化久而生热。 以调气化湿为主,辅以健脾顺气。 苍术10g,香附10g,川芎10g,神曲10g,炒栀子6g,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连钱草20g,郁金10g,炒稻芽10g,鸡内金6g。 方为苍附六君子汤加减。该方主治气虚及形盛多痰等问题。 方由两组药组成。一组为调气化湿。苍术苦温辛烈,燥湿而宣化痰饮;香附调气舒肝;川芎乃血中气药,气中血药,擅长行气活血,配此旨在协助主药散寒活血调营;当归养血调营,活血通络;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柴胡疏肝解郁,疏畅三焦,启达阳气而外行;栀子清肝热而解火郁;连钱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茯苓健脾利水运湿,通调三焦津气。 另一组为健脾顺气。神曲善消酒食陈腐之积,消食化滞;陈皮辛温,利气行痰芳香醒脾,疏利气机,气通则体温;郁金宣畅气机;炒稻芽和中消食,健脾开胃;鸡内金健胃消食解除食郁。 .10.8二诊 夜眠较前明显好转,腰凉明显好转,但自觉消化仍比较慢,月经将至,大便调,面色较前荣润,舌红苔白,脉细。 湿邪渐化,继予养血益肾调经。 减去上方燥湿化痰之品加入和胃助运,益肾调经之药。 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炙甘草4g,茯苓10g,香附10g,紫苏梗10g,砂仁3g,鸡内金8g,炒稻芽10g,续断10g,菟丝子10g,海螵蛸10g。 方中菟丝子、续断、菟丝子、海螵蛸均属补肾填精之品,意在峻补真阴;紫苏梗及砂仁有健脾利气与芳香化湿之功。 .10.27三诊 本次月经5天净(原来前后12天左右),未淋漓;容易胃胀嗳气,夜眠佳,余症皆除。舌红苔白,脉细。患者补述有胆囊息肉胆囊炎病史。 患者诸症可,说明肝血得充,肾气渐固,但胃中不和乃是和胆气不舒相关,故三诊方加入连钱草、威灵仙消散息肉,和中化湿。 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炙甘草4g,茯苓10g,香附10g,紫苏梗10g,砂仁5g,鸡内金8g,炒稻芽10g,续断10g,菟丝子10g,海螵蛸10g,连钱草15g,威灵仙10g。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蒲辅周治自汗医案四则
- 下一篇文章: 王贵勇医生谈小儿消化不良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