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秧池
农谚说:“秧好一半谷。”秧苗好,意味着就有一半的稻谷到手了。这说明秧苗健壮很重要。所以,秧池田落谷后,生产队会交给专职人员管理秧池田。 秧池田通常有十多亩,集中在一起,便于管理。其间又分为早稻秧池田、中稻秧池田和晚稻秧池田,根据水稻栽插时间,分期分批做秧池、播稻种。如果你看到有人每天赤着脚、卷着裤管、扛个大锹,在秧池边走来走去,无疑,这个人就是管秧池的。我们生产队管秧池的是洪生大叔。 管秧池,首先要管好水。秧池田盖上稻种后,不能立即上水,要先“搁”上四五天,让其生根。一周后,再每天过一次“跑马水”。待秧苗大了,才保持每天有水。水稻是喜水作物,如果秧池田盖种后尽快上水,稻种只会长芽不长根。洪生大叔说:只长芽不扎根,头重脚轻,你能指望它长出稻来? 但是,遇到特殊情况还要特殊处理。四月份,春雷乍响,就会引来一场暴雨。只要看到天色变了,洪生大叔就会赶紧喊来机工,开动抽水机,让秧池田灌满水。若不及时上满水,那如注的雨水会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将秧池田里的稻种全部冲刷出来,漂到水面。乡民的辛劳付之东流是小事,延误了水稻栽插,那是谁也担当不起的大事。待雨过天晴,洪生大叔抄起大锹,挖开放水口子,一块块秧池田又安然凸显。 早稻育秧,每个秧池田上会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周后,嫩绿的稻芽就会窜到两三寸高。早上太阳出来后,薄膜下的苗床温度升高,洪生大叔将薄膜的两边揭起,给秧苗降温;傍晚,又盖上薄膜,用泥团压实,给苗床保温。 洪生大叔的另一个职责是驱鸟。鸟儿最爱吃稻谷了。偌大的一块秧池田,乡民播种时,总会因疏忽而掉下几粒稻种;盖种时,也会因用力不均,秧池田上总会暴露少许稻种;几天不上水,秧池田上裂出了缝口,也会露出稻种的踪影……这些细微的疏漏和破绽,都会成为目光敏锐的鸟儿夺食的目标。麻雀来了,喜鹊来了,布谷鸟来了……这些鸟儿有时会成批落在秧池田上,旁若无人地用其尖喙和利爪破土觅食,将一粒粒生出嫩芽的稻种变为它们的美餐。 洪生大叔除了用竹竿挥舞、用面盆敲出声响、用嘴巴大声鼓噪驱赶鸟雀之外,还在秧池里增加了几个日夜站岗的“援兵”——稻草人。 稻草人是洪生大叔一个月前就用竹竿、穰草做好的。为了使鸟儿不敢下田吃稻种,他将这些稻草人立在秧池田里的时候,还让它们戴上了斗篷、穿上了蓑衣,手里抓着红缨枪,每个稻草人的脸部还用白纸糊上去,再用黑墨水画出凶神恶煞的脸谱。洪生大叔做过木匠,手巧,他用芦竹制作了一支支芦笛扣在稻草人的手上,风一吹,呜呜怪叫……尽管这些稻草人身高马大、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像个真人似的,但这些鸟儿聪明得很,仅仅过了两三天,识得机关的鸟雀们又接二连三地飞到了秧池田里。个别胆大的,甚至飞到了稻草人的头上、肩上。洪生大叔气得直跺脚,抓起一把烂泥朝鸟雀砸去…… 秧苗一天天长大,秧池田里的农活也会渐渐多起来,薅草、施肥、打农药……洪生叔会及时报告生产队长。第二天,秧池田里又会喧闹起来。 30多天后,秧池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一棵棵叶色葱绿、茎杆健壮的秧苗似待嫁的姑娘,将离开它的母床,去往更广阔的田野。 相关阅读→播稻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赶紧收藏中药趣味记忆口诀大全
- 下一篇文章: 19天让你顺利通过药二含中西药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