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沃水稻机插秧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一、备选良种 选用米质优良,生育期适宜,耐密植,丰产性好,中抗至高抗稻瘟病,抗倒力强的优质、高产、高抗、广适的水稻品种。如用Y两优粤禾丝苗、广8优粤禾丝苗、恒丰优粤禾丝苗、龙两优粤禾丝苗等,亩备种1.5公斤。 二、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在簸箕或垫席上晒种1~2天(不能直接在水泥地面暴晒),利用太阳光谱的短波光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晒种后能增进种子内酶的活性,促进稻种后熟一致与破萌,进而提高发芽势,使其出芽快整齐。 2、选种:晒种后进行风选种子,除去空壳、枝梗和杂物以及霉菌孢子。风选后再用筛子过筛,筛去杂粒和细粒及芽谷和稗粒。 3、浸种催芽:晒种后注意让种子晾透3小时以上,等种子散热后用“强氯精”浸种、催芽,当催芽至85%~90%破胸露白(机械播种的以刚露白为好,避免伤芽),摊晾1~2小时即可播种。催芽要掌握适宜温度,温度过高,容易烧芽,温度过低,出芽慢。 注:播干谷的不需催芽。 4、药剂拌种:播前每1.5公斤稻种用10毫升台沃新秀“禾佑”加10毫升清水均匀拌种,拌后阴干即可(拌种后不能暴晒和闷种)播种,以减少种子带菌传病,防止地下害虫危害。 注:用拌种剂的不需强氯精浸种。 三、适期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前茬作物腾田时间、育秧方式、栽插方式等确定合理播种期。 西南地区机插秧以25~28天秧龄,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以22~25天秧龄为宜。 安排播种期时,结合栽秧时间以此向前推即为育秧时间。 四、培育壮秧 壮秧有利于大田早生快发,为争大穗多穗打下良好基础。 机插秧壮秧标准概括为四句话:“叶色青绿苗老健,整齐一致无病虫,根系发达盘结好,厚薄适宜不散块”。 秧苗健壮,苗不能太高;根系发达,盘结良好不散块;全盘均匀,不缺角少边少苗;叶龄3叶1心至4叶1心,苗高14~17厘米,茎基宽不少于2毫米,根数15~18条∕苗的壮秧,秧块厚薄1.8~2.2厘米,均匀手提不散块。 五、精细育秧 机插秧分田泥浆育秧、营养土育秧、基质育秧。 ▲秧盘:根据插秧密度,每亩大田需20~25张的软(硬)盘(28×58×2.5厘米)。 ▲秧床:每亩大田需准备10平方米秧田(按一亩秧田可育70~80亩大田的秧苗)。 秧床可以是稻田、旱地、房前地坝。但房前、地坝比稻田、旱地更要注意水肥管理。 (一)秧床准备与装盘播种 1、田泥浆育秧 (1)苗床准备与施肥 苗床土宜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的稻田土。 秧田带水耕整2遍,整细整平,亩用“台沃水稻水育秧肥”30公斤均匀撒施于秧田,然后再耕整一次,厢面达到“实、平、光、直”。 (2)顺次铺盘 秧田整好后,按秧厢宽度1.5~1.6米、秧沟宽30~40厘米(便于取泥浆)拉线摆盘作秧厢,在秧厢上平铺软盘,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摆盘后对厢沟里的泥在装盘前,反复搅拌成浆状,无杂质。 摆盘后,保障四周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开好平水缺。 (3)匀铺田泥浆 将秧沟内经沉淀后的表层泥浆舀入盘内作营养土,泥浆里不能有石头、田螺和稻茬等物。盘泥浆用抹板抹平,厚度2.2厘米为宜,全盘均匀。一般沙质土壤泥浆装盘后0.5~1小时即可播种,粘性土质的泥浆装盘后要经半天沉实才能播种,避免种谷下沉造成闷种烂芽。 (4)均匀播种 每盘播种干稻种65~75克。播种时按盘量种,撒播均匀。泥浆育秧可撤细土盖种,也可不撒土盖种,如盖土,应使用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俗称素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没种子为宜,不能过厚。 2、营养土或基质育秧 (1)秧床准备 ▲稻田秧床育秧:苗床土宜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无砾石、无杂草、无污染的稻田土。带水耕整2遍,整细整平后开沟作秧厢。秧厢宽度1.5~1.6米、秧沟宽30~40厘米、沟深15厘米,厢长视田宽而定,四周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开好平水缺。秧厢做好后,排水晾厢面,使厢面沉实。厢沟保持半沟水,播前2天铲高补低,厢面达到“实、平、光、直”。 图1:稻田育秧床 ▲旱地秧床育秧:耕地,耙细、整平后,按秧厢宽度1.5~1.6米做低厢、畦面低5厘米左右,秧厢间走道30~40厘米,厢长视田宽而定,四周理通排水沟,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秧厢做好后,浇透水后打浆摆盘,使盘与厢面接触沉实。厢面要“实、平、光、直、浆”。 ▲房前地坝育秧:地面要平,取水方便。 图2:台沃水稻水育秧肥、旱育秧肥 (2)营养土或基质准备 ▲营养土准备:装盘营养土以菜园土或稻田土为佳。一般在育秧前10~30天,反复耕地,整细(或机械粉碎)过筛,按每个秧盘公斤左右备足。装盘前,每公斤营养土拌“台沃水稻旱育秧肥”0.3公斤,混合均匀后装盘。 ▲基质准备:市购营养基质,按说明应用即可。如是普通基质(未消毒处理与培肥的基质),按每50个秧盘基质拌“台沃水稻旱育秧肥”0.3公斤,混合均匀后装盘。 (3)装基质或营养土入盘 人工或机械装铺基质,厚度18~20毫米,要求把盘刚刚装得差3~5毫米即满,即稍低于盘边(盘规格是毫米×毫米×25毫米),播种、盖种后刚好满盘即可(22~25毫米厚),全盘均匀,不缺边不缺角,厚薄一致。 (4)摆盘入田 将铺好基质、并播种盖种后的秧盘平铺厢面,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5)播种盖种 机械或人工撒播干稻种65~75克。人工撒播播种的要按盘量种,撒播均匀。播种后用土或基质盖种,以刚盖好稻谷不见芽谷为宜。 图3:秧盘盘土过薄(左)、过厚(右)或不均,均不利插秧(本图来自网络) (二)覆膜保墒 ▲气温未稳定通过15℃的时期前育秧需盖膜保温保墒。 稻田育秧,播种结束后,灌平沟水,使基质或营养土全部湿润后,排水至半沟水。每0.7米宽插一根竹弓,拱中高30~40厘米,覆膜后四周要封压严实,秧田四周外撒上鼠药。 早地育秧,播种后将营养土或基质浇透水后盖膜,播种后头4~5天盖膜密封,每天通风换气一次,此后加强通风,全部出苗、立苗后揭膜。立苗期(播种至出苗)要求快出芽、出齐苗。播种至出苗期主要保温保湿。膜内温度保持在30℃,如超过35℃,应揭开膜通风降温。 ▲气温已经稳定通过15℃后的育秧,可不盖膜。 麦后、油后栽的机插秧时,此时气温已达15~20℃,中午更高,育秧时可不盖膜。如盖膜,要特别注意避免高温烧芽。 (三)秧苗管理 1、立苗 立苗期(播种至出苗)要求快出芽、出齐苗。播种至出苗期主要保温保湿。膜内温度保持在30℃,如超过35℃,应揭开膜通风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如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应每隔2~3天选中午揭开膜的两头通风换气1次,床土水份一定要充足,若床土发白,必须补充水分,保湿全苗。同时秧田要开好平水缺,避免降雨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 2、炼苗 一般在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即应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是:由部份到全部逐渐揭,睛天揭,阴天盖;白天揭,晚上盖;高温揭,低温盖。当日平均温度低于12℃时不应揭膜。 3、科学管水 原则是先湿后干,秧苗2叶期以前,保持基质或营养土湿润不发白。 ▲稻田内基质或营养土育秧的,播种盖种后将秧盘摆入田间后,灌水淹至盘面湿润秧盘基质,待秧盘基质全部湿润后迅速排出厢面水(十分重要),让水位低于厢畦面,即半沟至平沟,避免厢面淹水。 播种至秧苗高度1cm阶段,保持平沟以下水位(水不上厢面),降至半沟水,自然落干后再灌半沟水,如此反复,保持畦面湿润即可。遇到下雨,及时排干秧沟水,避免苗床积水淹厢面,水不上厢面,保持盘中基质透气性。播种15天(3叶期)左右起(移栽前5~7天)完全排清沟水晒苗炼苗,促进秧苗盘根老健,达到起秧时沟内行走不陷足。 ▲旱地育秧的,播种后浇透水,以后盘内营养土或基质不发白不落水,或叶片不卷叶(卷叶傍晚能伸开不落水)不浇水。插秧前3天左右控水。 ▲地坝育秧的,播种后浇透水,以后盘内营养土或基质不发白不落水,或叶片不卷叶(卷叶傍晚能伸开不浇水)不浇水,浇水以喷雾器喷施为佳。插秧前1~3天控水。 (四)补肥防病 在秧苗1叶1心至2叶期,按每个秧盘,用克“台沃水稻旱育秧肥”兑水成0.3%水溶液,叶面喷施或浇施,施后喷清水洗苗,可达到预防病害与补肥壮苗作用。 在秧苗2叶期,每个秧盘秧用25克“台沃葆康多元叶面肥”+尿素25克,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可预防黄叶。 图4台沃水稻旱育秧肥套餐图示 (五)带药移栽 在栽前1~2天,用杀虫剂加杀菌剂兑水叶面喷雾带药移栽。 图5台沃水稻旱育秧肥育的旱地秧图示 图6台沃水稻旱育秧肥育的水田秧图示 六、抢时早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 1、抢时早栽 适时早插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促进早生早发,早熟高产。 冬闲田在大田温度稳定通过15℃以上,秧苗达到适龄秧期即可栽秧。 两季田移栽的应在前茬作物成熟时要及时收获,及早整田,抢时栽插,力争插在高产期,一般应在5月底前移栽结束。 2、栽插要求 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不漏、不伤、不漂、不勾、不翻,苗数均匀,深浅一致”。 不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 不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 不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3%; 不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 不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4%; 苗数均匀: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 深浅一致: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图7机械插秧(要求浅水插秧) 3、合理密度 每亩有效穗多少是影响水稻产量最大的因素,保障密度是高产的前提。为了促进水稻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地力、光能利用率,达到促蘖增穗、增收的目的,必须注意一个“密”字,防止过度稀植造成亩有穗数不足影响产量。高产栽培以行距0.30米,穴距0.米,亩插1.67万穴为宜。 七、平衡施肥 实施生态平衡施肥,施用水稻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产品——水稻优化配方肥营养套餐。台沃水稻营养套餐包括台沃水稻优化配方复混肥,功能肥水稻伴友或粒粒珍(二选一)、台沃优化硅。 1、水稻优化配方肥施用要点 中大苗秧亩用氮磷钾含量40%的“台沃”水稻优化配方复混肥40~50公斤;小苗秧亩用氮磷钾含量40%的“台沃”水稻优化配方复混肥45~55公斤。本着肥田少施,瘦田多施,冷浸田和漏水田、小苗秧增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用量。 保水保肥中上的田,底肥一次性施用。 过水田:可先栽秧,待秧苗返青成活后再均匀撒施肥料,可以减少肥料流失; 冷浸田、漏水田:在施肥上一是要增加用肥量,二是要增加施肥次数,不能底追一道清施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6~7成,余下的3~4成在秧苗返青成活时及时追施,确保中后期不脱肥。 2、水稻伴友或粒粒珍(二选一)施用要点(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华南稻区不施) 在水稻移栽返青成活时(栽后7~10天),亩用“台沃水稻伴友”1公斤拌润土,或亩5公斤“台沃水稻粒粒珍”均匀撒施于稻田。以促根促蘖,预防坐蔸,壮杆防倒,增加有效穗。 3、台沃优化硅施用要点 亩用台沃优化硅5公斤,于水稻栽秧至分蘖期施用均可。可与底肥、追肥、除草剂混合一同撒施。 图8:台沃营养套餐肥——水稻粒粒珍(或水稻伴友)、优化硅 图9:台沃营养套餐肥主肥——水稻优化配方肥(不同生态区土壤,产品配方不同) 八、科学管水 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苗够晒田,寸水养胎,足水抽穗,湿润灌浆,蜡熟断水”的管理方式。 机插秧在整地后保持水层,沙质性田沉实1天,粘性土质田沉实2~3天(深烂田及前茬蔬菜田要掌握沉实规律),达到泥水分清后进行薄水(水深1~3厘米)机插,不宜现整现插。栽后及时灌4~6厘米浅水(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护苗活棵,栽后2~7天间歇灌溉,扎根立苗。 按照“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或已进入分蘖高峰期,要及时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够苗早的田块以及烂泥田要早晒重晒。 对无水源保证的田块,移栽时也不宜关水过深,以免影响走根和分蘖,导致赤枯病的发生,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一般于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断水不宜过早,养好老稻。 九、加强病虫草综合防治 1、防除杂草。 防除牛毛毡、四叶萍、水花生、鸭舌草、莎草等杂草,可选用台沃新秀“田草一撒净”80克/亩在水稻移栽大田3~5天后,浅水撒施。若与其他药混用,请遵照其他药剂注意事项施药。 2、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苞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1)分蘖盛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或用台沃新秀专供的高效低毒“植保套餐”解决方案药剂,防治螟虫、蓟马、纹枯病、苗瘟、叶瘟等。 (2)破口期至齐穗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或台沃新秀专供的药剂,防治螟虫、纹枯病、稻颈瘟、稻粒黑粉病等。 五、收获 当90%以上稻谷籽粒黄熟时适时收获,过早、过迟收获均会影响米质;实行优质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上脱粒、晒谷。选用机收、机械烘干、贮藏新技术米质更佳。 因各地的地理环境、栽培习惯、产量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建议因地制宜参照实行。 (图/文台沃农科技术中心 曹均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5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二月靓汤生地黄圆肉炖鸡汤山楂炒麦芽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