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秋收万颗籽

大四班

活动来源

大班的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自主就餐习惯,但是偶尔桌上还是会有几粒饭米粒。为此我们开展了以“米”为主题的微课程《秋收万颗籽》。

集体活动

大公鸡和漏嘴巴

鱼米之乡

我们分享了绘本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孩子们知道在吃饭的过程中不应该嬉戏打闹,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孩子普及了我们的家乡建湖是“鱼米之乡”,激发了孩子对米的探究兴趣。

调查表

跟随孩子们探究的脚步,我们发放了调查表,让孩子走进市场,了解米的种类、调查米的营养价值、寻找建湖特色的米制食品以及孩子们喜欢吃的米制食品。

谈话活动

孩子们回到幼儿园一起分享了调查结果,他们发现原来这么多好吃的点心都是由米做的。“米是从哪里来的?”“米生长在土里的时候我们称它是什么呢?”在交流中孩子们又对米的来源产生了兴趣。

亲子实践活动

原来米长在土里的时候叫稻子。

利用假期,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了稻田,金灿灿的稻子让孩子们忍不住看一看,摸一摸。实践活动之后,我们在幼儿园提供了多种材料,并通过不同方式支持着孩子们的探究活动。

绘画活动

孩子通过实地参观,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梦想中的稻田。

谈话活动

原来小小的米藏在稻谷里。

把外面的皮剥掉就是白色的大米了。

一碗饭,要剥多久呢?

好久好久,得从早上剥到晚上。

用机器剥壳可以很快,但是我们没见过。

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北大荒粮食基地

稻子储存仓

稻子烘干

筛除杂质传送

稻子脱壳筛选

包装出仓

孩子们好奇稻子是怎么变成米的,结合“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我们组织孩子和家长们参观了“北大荒天然粮食工厂”。通过参观粮食基地,孩子们知道原来稻子经过这么多道加工流程,才能变成合格的大米。

发放倡议书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还设立了专栏向家长宣传如何储存粮食,节约粮食。

专家助教

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专家助教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稻子怎样培育、发芽以及栽种的全过程。

光盘行动

参观粮食基地、听完助教老师的介绍,孩子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在中午的进餐环节中孩子们自主意识很强,自发进行光盘行动。

小实验:培育稻谷发芽

带着粮食基地赠送的稻子,在听完了专家的育苗方法,孩子们开始了培育稻谷的小实验。

稻谷稻谷,快发芽!

!Happy稻谷Halloween

换水

晒太阳

加上盖子保温

稻谷培育小贴士:前七到十天必须天天换水,使其全部浸泡到水中。发芽后,需要继续培养20-25天,使小苗长到16、17公分后就可以插秧。

我们的发现:

稻子怎么会飘在水面上呢?

原来里面的米有的大有的小,还有的是空壳子。

我们的记录

两个盒子里,稻子发芽的方向都不同。

培育第3天

培育第6天

培育第9天

培育第12天

稻芽越来越长啦!

区域活动

生活区:湖垛小磨坊

材料投放:石磨和石臼

看过了先进的机械脱壳,稻子还有别的脱壳方式吗?古代的人没有机器是怎么给稻子脱壳的呢?米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操作活动

磨米浆做米糕

孩子们在区域内分工合作,用自己亲手磨出的米浆做出了好吃的米糕。

美工区:湖垛小工坊

材料投放:草编和稻秆

稻秆粘贴画

稻草手工编织

转眼就到了稻子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带回了很多稻草,于是一个个创意的手工作品在区域活动中诞生了。

亲子制作活动

看,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的稻草人,在亲子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锻炼了手部肌肉、发挥了想象,同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亲子时光。

老师的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堂蕴含了诸多教育意义的课程,孩子们经过调查了解米的营养价值,知道我们的家乡建湖是“鱼米之乡”,通过参观稻田了解米的原型,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实际感知,了解稻子变成米的全过程,区域里的各种活动、对稻子生长的观察和记录更是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对“米”的探究只是孩子们众多探究的一个缩影,期待孩子们更多的精彩。

本期编辑:钱鑫郭丹丹陈道红

审稿人:陈珊

建湖县幼儿园

倾听美、分享爱

长按







































白癜风换肤计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