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认为就时下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我无数次的说过,月称的对手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学派的学者,而是我们!是我们的串习(习惯模式)——只是这些印度的哲学家代表了我们的串习,但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同样的,我们自心中肯定有很大的一个部分是不相信因果的。好好想想吧,我们其实是不相信因果的。

我们所面临的很多危机,像是身份危机、性别危机、情绪危机等等,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我们不相信因果。

诚然,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每天点一盏灯,就能积聚下善业,然后就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更像是这些“顺世外道”的人。

我敢说,只是因为我们生在了这个“爱面子”的社会中,我们可能会假装不想和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但是,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其实是非常胆大妄为的人,我们的一些想法真是大胆得很。我们也许不会说出来,因为我们想做一个好的佛教徒,但是,我们脑子里有着很多大胆的想法。

如果有所谓的“现代知识”,像是科学、技术啊等等的——我不喜欢把这称作是“西方的东西”,这与东方或者西方没有什么关系——人们相信,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客观的”。但在他们之中,很多人是不相信有因果的。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不相信有“轮回”。我相信,如果我问大家:你们是否相信有轮回?每个人都会说:相信。但是,我们对此都没有一个很好的依据——看吧,当我说“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依据”时,这其实就是在证明:这个人是顺世外道中的一员。

所以,在当代,这其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我在台北和法国同时教授这部《入中论》,而在法国的讲解就在此打住了,因为我们和那边的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们展开了很多辩论。

不管怎样,现在,我还是要先把偈颂讲解了。这些偈颂都不是很难懂:若计无因而有生,一切恒从一切生,世间为求果实故,不应多门收集种。

如果说一切都是无因而生的,那么,事物会一直不停的产生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逻辑。

在此的问题还是“真实的存在”。这些人相信“真实存在的”“产生”。而当他们说“没有原因”时,这与“空性”是绝对不同的,——这两者听起来很相似,但是绝对是不同的。

顺世外道的人说“没有原因”,中观派的学者从来不会说“没有原因”——当然,中观派的学者也从来不会说“有原因”。但是,顺世外道的结论是“没有原因”,但是“有产生”,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没有原因造成结果这么一个过程,因此,月称认为,事物就会一直产生出来,没有停止。

下一句偈颂很简单。如果不存在原因,那么从相对的观点来看,世间人就没有必要去做收集种子、耕地等等所有这些事情了。

下一个偈颂:众生无因应无取,犹如空花色与香,繁华世间有可取,知世有因如自心。

如果没有原因,那么,所有的现象就会像空中的青莲花,意思是,那是不存在的。因此,没有什么能被感知到。

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纷繁的现象,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被我们所感知。

月称对顺世外道给出了一个建议:当你们顺世外道的人看见蓝色时,其实,是你们的心识“看见”了蓝色,这时,你们的心识就是“看见”蓝色的“原因”。

就是这样了。我们这次的教授就到此为止。我们下次再继续谈论对“无因生”观点的反驳。现在,是问答时间。其实,我们可以开始辩论了。我将扮演翻译的角色。你们想先向两位堪布提问,还是让他们先问你们呢?

听众甲:尊者好,两位堪布好!我有一个问题,而不是想要辩论……我想知道,我们怎么能够通过修行相对真理的方法来达到究竟真理呢?因为,当我们修行时,是在相对真理中的。

尊者:你能把这个问题变成辩论啊!我会在翻译给他们时候,做一些改动。

尊者:相对真理是证悟究竟真理的途径,因为,只有在相对真理中,我们才能讨论关于种子和稻芽的问题。然后,在举出种子和稻芽作为例子之后,才能便于我们去理解为什么种子和稻芽是缘起相依(彼此依存)的。之后,我们只需要让学生去看着这种缘起相依的自性,而这种自性就是究竟真理。

听众甲: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只是通过智识上的了解“究竟真理就是缘起相依”,从而就达到究竟真理呢?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修行呢?

尊者:智识上的了解还不够。因为,仅是智识上的了解无法“引发”对真理稳定的、持续的认知。我们必须习惯于它。智识上的了解就仅限于智识上,比如,这是一个杯子,就是如此,但是,为了要知道这点,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杯子!”这就是所谓的禅修与修行。

OK,大家来辩论啊!

听众甲:您在之前的教授中说过,关于“净观”的问题……

尊者:不不,这个是金刚乘的问题,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内,我不会翻译给他们的。

听众甲:好吧。那么,禅修与观想的区别是什么呢?

尊者:这也是金刚乘的,月称是不相信“观想”的。你只能提出辩论,我只会翻译关于辩论的问题。来吧,来辩论吧。不然,我就要让他们来提出问题进行辩论了。

听众乙:你们怎么证明一切是从空性产生的,而不是由神创造的?

尊者:他们的第一个回答特别好,但是第二个回答你们可以进行反驳了,如果我是你们,我会好好的跟他们进行一番辩论的。

他们说,一切并不是从空性产生的。——他是对的,因为,“一切从空性而生”这句话是金刚乘的说法,在此,我们不去讨论它,这是一个大乘的学习班,不对金刚乘进行讨论。然而,一切都是具足空性的,因为一切都是缘起相依的。——这是一个经典的说法,这是我们无法反驳的,很难。

好,第二个回答,——这是你们可以进行辩论的,我觉得他没有回答的很好。他说:不是神创造出了所有的现象,而是“业”创造的,像是善行与恶行,由这些“业”决定的。——这个说法有漏洞,你们可以好好的辩论一下。

听众乙:那么,“业”是从哪里来的?

尊者:这也是很好的回答,但仍然有漏洞。“业”是由对自我的执着而产生的,——对自我的执着产生出情绪烦恼,而情绪烦恼造成了“业”。但是这有漏洞,你们可以继续对此进行辩论。

听众丙:“自我”是如何产生的呢?

尊者:他们给出了一个标准的“大乘式回答”。他说,如果要追溯“对自我的执着”的源头,是找不到“开始”的。——这是一个非常“弱”的回答,你们真能好好的对此反驳一下。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灏戦挶
鐨偆鐥呬笓绉戝尰闄㈠摢瀹跺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yae.com/dycd/224.html